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三都县 > 正文

三都:民族文化旅游 助推脱贫攻坚新样板

  马尾绣技能培训.jpg

马尾绣技能培训

  一条高速,带来的不仅是交通环境的改变,更是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三荔高速的开通,给当地特色产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跟随笔者到沿途乡镇,感受三荔高速带来的商机。


  三都县中和镇三洞社区板告村的韦家贵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水家人,十几年前,韦家贵看到外地人来到三都,出高价收走了许多精美的马尾绣珍品,民族手工艺品的价值激发了他的商品意识,他开始意识到本民族遗产的宝贵和价值,于是他用经营的利润,一边做生意,一边收集水族文物,开办的家庭博物馆早已经蜚声中外。


  韦家贵告诉笔者:“很多外面的客人来我们这里体验水族的马尾绣、葫芦雕、骨雕,还有、竹签画等。”


  随着收集的不断增多,韦家贵渐渐迷上了这充满神秘和古朴的水族文化,“韦家贵水族家庭博物馆”免费展出自己多年收藏的马尾绣精品。馆内收藏有大量水族群众的生活用品、服装、鞋、帽、银饰配件、乐器,还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和“水书”,三荔高速公路的开通,韦家贵心里开始萌生了新的想法。


  “三都至荔波高速也通了,现在我们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外省人来这里都是团队来定的,前几天都有客人来,现在我打算扩建博物馆,把它做起来,做得更好。”韦家贵说道。


  从三都县城出发,驱车驰骋在三荔高速上,不到15分钟车程就到了中和镇雪花湖易地移民安置点。为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当地结合民族文化和交通等实际情况,在三荔高速公路边上建立了雪花湖易地移民安置点,安置点建好后,可以安置1290户5832人,集中打造“产、展、销、体、游”为一体的“水族马尾绣一条街”,整街全长300米,设立18个商铺和一个水族马尾绣大型展示厅,在传承和发扬水族传统刺绣文化的同时,解决安置点群众的就业问题。


  一缠一搓,一穿一填。飞针走线之间,色彩斑斓的马尾绣在绣娘们的巧手中逐渐成型,完工的绣品就像一幅幅彩色浮雕,精美绝伦。中和镇作为马尾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基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生态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现如今三荔高速穿境而过,不仅吸引了大批客商,当地水族绣娘也纷纷利用此次契机发展旅游产业,增加收入。


  中和镇地处三都中部,是三都县水族人口聚集地和核心区,水书、马尾绣、端节、水族剪纸等四大非遗文化集中于此。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技艺》传承基地,高速的连接不仅缩短了三都到荔波之间的行车距离,加快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沿线百姓脱贫致富的步伐,还能将中和镇的特色农产品送往全国各地,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入驻中和,领略神秘古老的水族魅力。如今,随着高速公路开通,中和镇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中和镇党委书记张仁强介绍:“三荔高速已全线开通,中和境内设有两个匝道口,一个服务区,交通极为便利,我们将抓住机遇,按全域旅游规划目标,围绕这条旅游线路,以中和镇雪花湖易地移民安置点为中心,着力打造以马尾绣为主的特色非遗小镇,将移民安置点变为名副其实的旅游景区,解决好群众的就业和增收问题,真正做到民族文化旅游助推脱贫攻坚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