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罗甸县 > 正文

罗甸:红水河镇“三引一带”搭建“扶贫车间”助力脱贫

  罗甸县红水河镇有8个贫困村,贫困户2266户9226人,易地扶贫搬迁3715人。为实现全面同步小康,该镇积极探索应用发挥党建促脱贫攻坚效能,贯彻落实“三引一带”(引产业到镇、引企业到村、引技能到户、带增收到人)的思路。拓展脱贫路径,搭建“扶贫车间”,助力群众脱贫。

七彩红水河.webp.jpg

七彩红水河。

  引产业到镇

  积极探索“休闲旅游 脱贫攻坚”产业模式。近年来,红水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红水河独特的水资源优势,借助黔南州第十届旅发大会的契机,投资20亿元,规划建成集水上乐园、风情度假、热带观光、野外垂钓等为一体的避寒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红水河国家AAA 级景区。据悉,该景区规划建设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30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拥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水上“漂浮栈道”,并已投入使用。

  通过主打旅游产业发展,红水河景区带动周边群众农家乐26家,带动贫困群众50 余人就业。带动周边村组进行精品水果种植、马蜂养殖、食用菌草菇种植等,形成了旅游促脱贫致富的良好局面,为下一步着力产业“以短养长”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

  同时,红河村引进贵州怡然休闲旅游有限公司。充分利用红水河独特的土地、气候、水资源等优势,发展野外垂钓,采取“村集体+公司+贫困户”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助贫困户增收,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余元,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5人,其中贫困户 4人,每人每月增收2500余元。

  “红河村的区位和生态环境优势,非常适合开发水上旅游和水上经济的发展,以前缺的是发展思路和理念。”红河村驻村第一书记覃家传说,下一步他们要把技术引进到村里,到农户家里,让农户通过技能致富,激发内生动力。


  引企业到村

  持续强化“特色产品 脱贫攻坚”引企筑巢。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支持,企业带动,群众受益”的思路,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创造条件引进企业到村入驻。

  红水河镇先后引进广州雄晖手套加工厂、紫云县兴华马蜂养殖场、罗甸天龙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罗甸县红水河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闽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

云里村精品水果种植基地.webp.jpg

云里村精品水果种植基地。

  罗甸天龙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云里村打造亚热带精品水果种植基地,发展精品水果农业观光园,引进种植树葡萄、澳洲芒果、燕窝果、红美人橘子、十月桃等亚热带精品水果,提供45个就业岗位,扩宽群众增收渠道,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巩固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沫村村引进贵州闽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罗甸县红水河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荒坡进行开发利用,主打坚果种植。创建罗甸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主打精品火龙果种植。共流转土地648 亩,预计今年10月底前沫村村精品火龙果、坚果种植基地将基本成型。届时,沫村村将依托红水河景区,通过农旅结合发展,形成以精品水果采摘、旅游观光休闲为导向的产业休闲园区。

  “流转土地收租金、上班打工拿工资、公司盈利分红奖金”,沫村村沫村组韦积章成了村里的“三金农民”,村里引进企业,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让公司和广大农户共享发展成果。


  送技能到户、带增收到人

  送技能、送岗位,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挣钱。红河村于今年5月初引进的广州雄晖手套加工厂以“送料上门、计件付薪“的方式实现了“扶贫车间+贫困户”,带动20人就业增收,其中贫困户9人,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左右,真正把“扶贫车间”搬到了家门口。

红河村手套加工扶贫车间.webp.jpg

红河村手套加工扶贫车间。

  “今天趁着送娃儿上学,顺路把这个月的工资给领了。”一大早,红水河镇红河村二组的村民李言就准备去手套加工厂领计件工资。29岁的李言家里上有一老,下有一小,丈夫也没有技术,过去家里的经济来源就靠着种几亩荒坡,十分拮据。如今家门口就有了“扶贫车间”,生活质量比从前提高了不少。

  红水河镇紧紧围绕“户户有增收能力”,建立贫困户创业就业台账。充分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远程教育中心、道德讲堂等资源,争取到科技副镇长1名,邀请专家、学者等深入基地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技能,为 “带增收到人”提供了技术支撑。据统计,2018年初以来,红水河镇共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期,完成就业培训289人,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6587人。

  近年来,红水河镇围绕“暖冬休闲、旅游观光”理念和“贵州南部下海通道”发展目标,在全镇各村引进和布局精品水果、种养殖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镇重点精品水果7146亩、中药材种植 500亩、乡村旅游点4个,产业扶贫项目12 个,截至7月底,实现特色优势主导产业覆盖贫困户2266户92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