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罗甸县 > 正文

罗甸:驻村一线 “红心”向阳

  脱贫攻坚‘夏秋攻势’启动,驻村工作到了向驻村队伍要成效的新阶段。”近三年来,罗甸县针对贫困村派驻“县领导、县直部门、挂帮干部、派驻干部、社会企业、扶贫工作队、特岗扶贫员和村‘两委’班子”等“八支队伍”,力保扶贫任务层层分解、举措件件落实、效果次次发挥。

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召集村民开会.jpg

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召集村民开会。

  年初以来,该县大力开展“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年”活动,选派部门专业技术优秀年轻人才到乡镇挂职,引导乡镇人才扎根基层、为民服务。截至目前,由机关选派38名干部到村任职支部书记,90名农业辅导员常驻各行政村。

  “有为才有位。”据了解,为激发一线驻村工作队伍的工作热情,该县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明确乡镇干部年度绩效奖励高于县级机关同级干部的20%,乡镇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由原来的15%提高到20%;同等条件下,乡镇干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奖励标准在现有的基数上上浮20%,驻村干部提升至30%;其次是不断规范完善县处级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晋升考核审批机制,对获得省级以上表彰、连续两年获得州级表彰或连续三年获得县级表彰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落实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完成晋升和转任副处级(正科级)职数30人,股级干部享受副科级待遇68人,一线村干部享受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5人。

  新的驻村工作形势下,罗甸县脱贫攻坚工作前线的驻村工作队员、党支部书记、村两委干部、带富能手形成合力,喊出了号子,想出了点子,带领群众大踏步向前走。

冯安俊(右一)向群众宣传政策.jpg

冯安俊(右一)向群众宣传政策。

  冯安俊:我的400多个驻村日夜

  2017年4月,当冯安俊被选派到罗悃镇各化村担任第一书记时,他对“驻村之苦”并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兼任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长,他不敢有丝毫马虎,每天都用日志本仔仔细细地记录。

  “只有理解了各个岗位的困难,才能更好地统筹工作。”翻开冯安俊的日志本一数,记者发现他已驻村400多天。其间,他把信息填报员、群众联络员、后勤炊事员和民事调解员的身份都体验了一番。

  “为了提升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他自掏腰包制作了一扎扎小卡片。”一到农户家里就发小卡片,和群众在一起开院坝会、摆龙门阵。就这样不到半月,他和村里的群众打成了一片。为了进村方便,他把自己的小轿车卖了,贷款换成了国产越野车。

  “冯书记人很好,没架子,接地气。”一年的时间里,村里群众找冯书记办的事不下百件,但群众的事无论大小,无论巨细,他都力所能及地解决,解决不了的就梳理成问题清单,向上级反映。

  “驻村工作没有周末。”2017年8月19日是星期六,当晚,接到各化村一组贫困户张成亮的电话,说是突然肚子疼得受不了,亲人都不在身边,希望冯书记带他到医院。冯安俊当即答应了下来,安抚了张成亮几句后,挂断电话就立即驱车到村将张成亮送到县中医院进行救治。张成亮全家外出务工,只有他一人在家照顾年过八十的老母亲,经医院诊断后确定张成亮为急性阑尾炎,需立即进行手术,手术费用3500元。冯安俊知道张成亮家庭情况不好,没有钱治病,在安排张成亮进行手术后,冯安俊为他垫付了手术费,最后张成亮顺利得到救治并康复出院。

  “冯书记的工作成效很好,大家都很满意。”据村民介绍,他帮村里对接拿到了9.7公里的通组硬化路项目、1.8万㎡的串户路硬化项目,全村“改厨、改圈、改厕”的三改项目稳步推进;为村里申报了总值20万元的200箱蜂蜜养殖的村集体经济项目、2017年实施扶贫养殖产业项目发放仔猪154头,引导贫困群众新增种植砂仁169亩,群众受益发放种植补助资金7.89万元,协调社会资源帮扶资金0.5万元带动贫困户示范糖蜂养殖,帮助贫困户13户申请特惠贷自主贴息贷款55万元,用于自身产业发展,引导贫困户14户特惠贷70万元参与入股红水河公司进行产业发展分红,多种扶贫发展模式让贫困户收入得到稳定保障。

  在驻村400多个日夜里,冯安俊和村党支部还有当地群众共同成长,他们与群众一起学习脱贫攻坚新政策,组织党员群众共同制定了村规民约,定期组织专家到农民讲习所给群众培训生产知识,后续还要评先进户,通过系列教育引导,激发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

黄保权的养殖场.jpg

黄保权的养殖场。

  黄保权:愿带村民共同富

  “我选择回乡,就是为了让大坪人过上好日子。”为了这个目标,罗甸县龙坪镇大坪村村委会副主任黄保权忙碌成常态。

  5年前,黄保权也随大流到广东务工。但是他只打了不到一年,学了技术后就回了家。“有一次,我送父母出门看病,黄泥巴路烂啊,很心痛,但又无能为力。”那次出行难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但是黄保权不甘心,他有股“冲劲”——要带领村民发展、走出大山。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他和村支书号召村里的年轻人动手拓宽道路,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拓宽了村里13公里的毛坯路,为村里出行缓解了一些困难。但这条路在下雨时经常出现滑坡,很危险。黄保权着急了,四处申请,终于得到了通组路硬化项目,“这将是通往富裕的新希望,一条打通了的致富路。”

  路通了,发展还得“活”起来。2016年,黄保权开始养牛,从最初的几头发展到现在的五十多头,逐步走上了富裕道路,在当地传为佳话。

  时间倒回到2013年,黄保权回到家乡,看到家乡还是老样子,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与村支书、多位党员交流后,一个大胆的念头产生了,用他在外面学到的技术,想尽法子说服村里一起发展,他决定先在家里发展养殖业,通过自己的示范带动大家。说干就干,他把养牛场选建在村里的一块空地里,建场地、买种牛,喂养……经过努力,终于建成了一个能容纳100多头牛的养殖场。

  为摸索和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他白天劳作,晚上自学,不断向拥有这方面技术的专业人员请教,同时借阅和观看各地养殖技术的书和光碟。他从书本中学知识、从录像中观摩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掌握了营养配比、疫病防治等一整套养殖方法。

  “要养好牛,防治牛生病是关键。”黄保权说,除了每年春秋两季打防疫针外,夏、冬时节也从不敢有半点马虎。喂牛还要不怕累、不嫌脏。每天早晨,他都要清理牛粪,用水把牛圈冲得干干净净,夏天,他要给牛冲澡。特别是每当牛下崽的时候,他就在牛圈内整日整夜的守护,冬天也不例外。这样的艰辛体现在他的一句话里:“经常是牛吃了三餐,我还没有吃一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和实践,黄保权的养牛事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净赚了5万元。

  黄保权饲养牛成功后,附近的村民纷纷上门向他讨教养殖技术,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率先富起来的黄保权认为,在搞好自家致富的同时,不能忘记带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正如他常说的一样:“自己富不算富,共同富才是小康路。”他还号召其他贫困户加入养牛队伍,扩大了养殖规模,目前,带动了十几户贫困户养牛致富。黄保权的养殖场也存栏可出栏生牛53头,成了龙坪镇规模最大的养牛专业户。

  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十几户群众都积极学习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尝试发展种养致富项目,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依托科技致富的热潮。目前正准备扩大养殖至100多头牛,同时,和村里的党员、贫困户共同谋划,种植200亩蔬菜和油茶,向上级申报项目,种植后再发展养殖黑猪,一步步地扩大规模,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谋求更多出路。

王芹芳查看火龙果长势.jpg

王芹芳查看火龙果长势。

  王芹芳:一心一意为扶贫

  “我的老家在浙江的台州,我们一家人10多年前就来到贵州做生意,对这块土地有感情。”2014年,罗甸县红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芹芳靠着一颗“闪闪的红心”,带领家人爬上荒山,种下3000多亩火龙果,开始实践“农业梦想”。

  “我们公司党支部成立于2016年11月,现有4名正式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任党支部书记以来,王芹芳扎实开展党建工作,以“党建+企业+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积极参与“双带双树”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实现了党建与企业发展的互促共赢。在王芹芳的带领下,公司经过三年的发展,如今的火龙果基地已经成为“农旅结合”的世外桃源。游客除了常规的火龙果采摘体验外,还可自行采摘野菜、做饭、烧烤,体验实实在在的农家乐。

  王芹芳组织公司党支部与龙坪镇六一村签订《帮扶协议书》,以党员队伍互带、学习互促、发展互助、活动互联、困难互帮的方式,每季度至少与附近村党支部开展共建组织活动一次,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联合部门党组织一起上党课,加大对扶贫思想观念宣传力度,不断帮助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观念,从思想观念上引导他们怎样去脱贫致富。

  以“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形式,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王芹芳决心利用好火龙果基地的平台,让附近村的村民能够在自己的家门口用自己的种植技术来养活自己,让很多人能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向附近村农户提供火龙果培土、种植、施肥、除害和管护等工作岗位,解决了附近村组200余人剩余劳动力的季节性用工,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火龙果种植及周边旅游业发展。组织公司党支部党员定期到村里的贫困户家里慰问走访,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送去物资,并借助红心农业公司发展农旅结合、旅游观光的契机,团结公司党员和员工,为该村修通了一条2.4公里5米宽的通村公路,方便了当地群众出行,村民生活得到改善,也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感。截至止目前,共帮扶贫困户21户,捐赠资金物资共计20余万元。

  结合附近村产业发展特点,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高,贫困户易接受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使贫困户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投身参与产业发展,实现持续“造血”。王芹芳邀请火龙果种植专家,通过理论讲解、基地实操培训等多种方式,让群众广泛了解了火龙果的种植、管护方法和经济效益,既提高了产量,也提高了火龙果的质量,让果农们靠手艺吃饭,同时也更加坚定了群众发展火龙果种植增收致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