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贵定县 > 正文

贵定县:扶贫先扶志的新华“实践”

  新巴镇新华村地处贵定县最北面,缺水、少地、交通差、海拔高、人穷,是几年前大家提到新华村的第一印象。几年前,全村15个村民组仅有村委会通往镇政府的道路是水泥路,村民出行极不方便。缺水的现状不仅让农业“靠天吃饭是常态”,村民们也常常缺水吃,收入远远低于南面乡镇的村民,属贵定县最贫困的村之一。


图为:新华村寨老领学村规民约。.png

图为新华村寨老领学村规民约。


  弊除等靠要 扶贫先扶志


  “远看清山绿水,近看牛屎成堆”,新华村支书陈文举谈到以前的新华村面貌,“村里面到处是臭水沟和淤泥塘,路上都是各种垃圾,寨子里面没有路灯,晚上黑压压一片,年轻人除了过年那几天回来,其他的时候都是一群老人和儿童留守,田土大多荒着,感觉整个村没有活力和希望。”


  治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为了让新华村“活起来”,2014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贵定县委书记莫春开选择了新华村作为自己的包保村,并要求全体镇、村干部树立“斗天斗地先有志气,苦干实干追赶模范”的志气和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加快后发赶超步伐,与全县同步实现小康。


  脱贫攻坚的目标已定,方向已明,政策已清,剩下就是苦干实干。三年多来,新华村村“两委”班子和挂帮部门县发改局共同努力,把一项项当初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逐一实现。


  ——三年多来,新华村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00户628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34户88人,贫困发生率从20.8%降低到2.92%。


  ——三年多来,新华村15个村民组道路在2017年底已率先实现“组组通”。


  ——三年多来,新华村从一户不通自来水到全村所有农户都有了安全饮水保障。


  ——三年多来,新华村刺梨、烤烟、辣椒和食用菌等多种农业产业齐头并进发展带富了一批群众。


  ——三年多来,过去的臭水沟和淤泥塘变成了群众休闲聚会的好去处,变成了传承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新载体。


图为:现在的荷花池。.png

图为现在的荷花池。


  思想先扶贫 脱贫先立勤


  “变化最大的,其实不是村里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大部分村民的思想,真正从过去的‘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陈文举举例说,过去大家根本不关心村寨干不干净,总觉得那是村委会或者是其他人的事,和自己无关。现在每个村寨每户群众都有自己的保洁区,而且都标识出来。“刚开始还要组长去提醒大家,现在不用喊,村民们每天都会自觉的去打扫卫生”。


  村民思想的转变,得益于贵定县一年多来思想扶贫工作“轰轰烈烈”的开展。


  2017年4月,莫春开在新华村主持召开“新巴镇产业扶贫推进会暨脱贫攻坚现场调度会”。会上,他肯定了新巴镇在产业扶贫方面探出了新路子,但以建筑坪和母鸡田为例,指出村寨还存在环境脏乱差、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说明群众的思想还没有得到有效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定县委、县政府印发了《贵定县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加快思想扶贫行动方案》,要求各村重点围绕“山山寨寨有敬语、村村组组树村规、家家户户明家训、老老少少颂党恩、人人处处显先进、事事物物是景观”的目标,利用房屋墙头、鹅卵石、废弃农具等植入村规民约、思想扶贫、家规家训、党恩教育等内容,实现与农村景观、农户庭院的自然融合,使思想扶贫工作覆盖到每家每户,触及到每个群众。


  新华村建筑坪和母鸡田组成为了全县思想扶贫工作的起源地,却被当作负面教材。如何在全县思想扶贫“大比武”工作中脱颖而出,镇、村两级与挂帮部门发改局多次走访调研后,决定以“发动群众、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传承文化”为原则开展思想扶贫工作,并且选择了当时全村环境最差的者高寨作为首批示范点进行打造。


  者高寨从“脏乱差”变为“洁净美”,只用了30天的时间。者高寨村民小组长班能文说,原来者高寨是臭水塘、全村全镇出名的脏乱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县发改局以及镇、村两级干部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另一方面挨家挨户去做动员工作,结合者高寨大部分房屋以石头作为主要结构的特征,总结出自己的寨风:“厚道”与“和谐”。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群众从最开始的不参与不理解,到后来全寨老小积极主动参与,有的无偿捐土地和器具,有的免费投工投劳,真正把臭水塘变成了正能量的乡愁广场”。现在让班能文“苦恼”的是,“以前无人问津的者高寨,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观摩学习,挤不出时间去做活路了。”


图为:县发改局到者高寨召开群众会,共商思想扶贫示范点项目打造。.png

图为县发改局到者高寨召开群众会,共商思想扶贫示范点项目打造。


  乡贤树榜样 弘扬正能量


  新华村有一个长廊叫做“乡贤廊”,里面有10个关于新华村乡贤的故事,这里面的人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工人,有的已经去世,有的仍然健在,同样的是,这些人都为了新华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华村村委会主任陈斗飞一个一个的介绍乡贤的故事,“与其他地方一样,脱贫攻坚越到后期,除了真正没有能力生产的政策兜底户,剩下的贫困户大部分都是因懒致穷,这些都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他说,“为了啃下这些‘硬骨头’,村里面在借鉴其他村设立脱贫攻坚‘红黑榜’的同时,还搞了一个乡贤榜”。


  “老支书”,是新华村村民对陈斗和的亲切称呼,陈斗和是乡贤榜上的一员,在新华村并村之前,他曾担任了十多年的老支书,期间为村里在机耕道建设、水、电、路灯基础设施方面积极争取项目,并带领全村投工投劳,大大改善了新华村的基础设施状况,曾被黔南州评为十星级基层党支部书记。


  退休以后,陈斗和三个在城市居住的儿女一直想接他过去居住,但都被他拒绝了,他想看着村里面变得越来越好。在黄土三寨广场修建的过程中,老支书无偿捐献了一万余元的花卉树苗,每当有其他人对他的事迹竖起大拇指时,他还是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当了十多年的支部书记,即使退下来也是一个老党员,为家乡做点贡献都是应该的”。


  陈斗飞说,“设立乡贤榜的目的,一方面是要为全村老小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让大家学习这些乡贤身上好的品德。另外一方面,也是让这些乡贤和他们的家人感到村里面并没有忘记他们为家乡的付出,反过来这些人也会为村里面的发展再去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