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长顺县 > 正文

长顺县“文化+”发展模式纪实

  文化芬芳挥洒长顺大地

  ——长顺县“文化+”发展模式纪实

  当代贵州黔南记者站 供稿

  “咚咚咚咚......”在长顺县马路社区文化广场,只见两名位男子,一人手拿着长矛,一人手持斧头,互相切磋技艺。他们时而相互对视,时而离地而跳,伺机袭击对方,活灵活现的表演,吸引了众多群众观看。伴随着急促的打鼓声,屯堡地戏表演达到了高潮。

屯堡地戏.JPG

屯堡地戏。

  屯堡地戏原为明朝南征军队中的一种娱乐活动,是屯军人员们以演习武事的一种形式。明军屯军长顺后,与当地的民间祭祀活动相结合,现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长顺县大力发展“文化+”模式,整合文化力量,创新文化活动举办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大免费开放力度,全力抓好非遗保护工作,不断推动全县文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文化上墙“农村顺”

  城市哪如乡村好,醉偎田里听山歌。蓝天做幕,绿野为席,走进长顺县摆所镇热水村冗迈组,一条条干净整洁的乡村公路,带领农家儿女闯进幸福新生活;一片片果实累累的葡萄基地,让人垂涎欲滴;一排排白墙黛瓦,生动的宣传漫画格外醒目。

BH4A5689.JPG

冗迈组文化墙。

  “以前,我把环境整治的想法给村民说以后,大家没有放在心上,谁能想到一个养牛养马的农村路上会保持这么干净,还好有几位同龄人支持我,组成9人的一个卫生监督组,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终于有所改变。”冗迈组组长林如敏看着崭新的文化墙高兴地说。

  60多岁的林如敏,从2012年起担任组长后,就开始着手卫生整治。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被评为文明村,在包村干部的牵线下,请来了大学生画上了通俗易懂的墙画,引起了周围村寨的热议,村民看到这改变后,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在自家门前屋后种上了小花小草,墙上更多栩栩如生的画,极大的提高了村里的“颜值”。

  除了冗迈组,各乡镇的村组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以来,长顺县把宣传美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脱贫攻坚政策建设相结合,重点在主巷道以及公众聚集地醒目处,绘制出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精神文明建设漫画文化墙,引导群众唱主角,使农村环境彻底“变脸”。

  “以前,大家都没有主动打扫房前屋后的习惯,整个村子不得生机,垃圾也乱倒,现在环境好了,村子变美了,我现在很愿意带同学回家玩,他们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说到现在的改变,正在读书的林参参自豪地告诉记者。

冗迈组文化墙  (1).JPG

冗迈组文化墙。

  如今,乡村的“文化墙”已成为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娱乐墙和传统美德教育墙,一组组图文并茂、精心设计的文化墙,装点美化了群众的生活环境,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环境变好了,人心也齐了,现在有很多村寨来参观,大家都觉得自豪,自然很配合政府的工作,通村通组路、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政策在组上很好实施,只要开一个会,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多数村民都支持。”林如敏回想自己这6年担任组长的感受,发觉群众工作越做越顺。

  文化传承“产业顺”

  连日来,周后国一直在长顺县红叶枫香染民族文化刺绣园捣鼓自己的作品,如何将枫香染产品推陈出新?怎样兼容民族、时尚、实用元素?周后国不停地在思考。

周后国制作枫香染产品   (1).JPG

周后国制作枫香染产品。

  枫香染是民间染织工艺,距今有200多年历史,被誉为“画在布上的青花瓷”,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周后国的家乡长顺县代化镇朱场村,盛产枫香染主要原材料——红叶枫香树,成为生产枫香染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

  “挣不了钱,大家只看不学。”当地是布依族聚居的村落,十几年前每家每户必备制作枫香染的织布机、染缸、枫香油,成为了很多人的谋生工具,周后国作为男儿身,竟也爱上了这份“女人活”。从2003年开始,周后国与妻子做起了布依族服饰的加工生产和销售,才深知枫香染产品遇到的瓶颈,制作过程繁琐、效率低、受众小等种种因素,成为族人“抛弃”枫香染的理由。

周后国制作枫香染产品   (4).JPG

周后国制作枫香染产品。

  在周后国彷徨之际,国家启动了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文化体制改革也在其中,长顺县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听到消息后,周后国拨起内心的“小算盘”,争取资金创办枫香染产业,把家里的老人妇女带动起来,从中摸索创新发展门路。后来,经过周后国不断争取,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支持,2014年,长顺县红叶枫香染民族文化刺绣园开业,如今越做越顺,枫香染产品热销市场。

  周后国深知,愿意购买枫香染传统产品的人少,研究实用与时尚融合的新产品才是出路,做了半辈子农民的他学会上网查阅资料,有意识地向侄女周行诗等年轻人学习新思路,目前已经研究出围巾、旗袍、手提包等枫香染系列产品。周后国说:“去年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深圳)文博会时,商家们都以高出市场价2至4倍的价格,抢购枫香染产品,平常设计的产品也销售得好,很多人都喜欢。”

  近年来,妇女们利用农闲时节,传承并创新枫香染、蜡染、刺绣等传统民族文化产品,制作成为旅游纪念品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或卖给大户或自己销售,吃上文化产业饭。

  文化弘扬“旅游顺”

  “来来来,看一看瞧一瞧了啊,咱家的酒可是十里飘香”,“冰糖葫芦咯,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咯”,踏进广顺州署文化产业园商业街,便看见身穿民族服饰的姑娘们载歌载舞地欢迎着远方的来客,商业街上阵阵吆喝声也传入耳中。

广顺州署  (2).jpg

广顺州署。

  广顺历史悠久,历来是名宦、文人墨客荟萃之地,自晋至清,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有百余人,原“广顺州府”始建于清康熙癸卯年,后毁于同冶三年战火,现仅存各房屋基,屋基石雕精美,雕龙画凤,甚为少见,现为广顺粮站所在地。

  现在的州署文化产业园是于2016年恢复重建,占地2000平方米,包括“广顺州府”“但家花园”等部分,从外形设计到内部装饰及运营,都是按照当年的模样建造,碧瓦飞甍,再现了当年的繁华,成为游客探寻历史和追溯乡愁的好去处。

  来到乡愁馆,整体设计是以翁贵的贡纸为载体。据史料记载,早在清代中叶,广顺翁贵的造纸业就有一定的规模,并享誉全国.....乡愁馆的左侧是食府,在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仿真菜肴,一盘盘有色有行的菜肴正吸引着游客们的眼球,“哇噻!这个居然是仿真的,真的太逼真了”,许多游客纷纷掏出手机把这菜肴定格下来。

  近年来,长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模式,以千年夜郎文明古遗迹、大明屯堡遗风等悠久历史文化为依托,将秀美的山水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等资源要素融入旅游产业中,打造了“春赏杜鹃”“夏观潮井”“秋摘鲜果”“冬品银杏”的“四季品长顺·乡村五线游”特色旅游品牌,成为了贵阳、安顺等周边客源地的乡村最佳旅游目的地。

  2018年上半年,长顺县共接待游客313.95万人次,同比增长47.31%。其中,接待国内过夜游客8.07万人次,同比增长32.67%;国外入境游客97人次,同比增长108.6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53亿元,同比增长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