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黔南交通实现了从“走得了”到“走的好”,从“走得通”到“走得快”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孙梅梅 何广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畅,百业兴……”9月12日,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发布会黔南专场上,黔南州副州长文永生对黔南州70年来的交通发展建设进行了详解介绍。


综合交通枢纽(都匀东站),作者:杨峰 黔南州交通运输局供图.JPG

综合交通枢纽(都匀东站)。黔南州交通运输局供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黔南秉持交通先行的发展理念,集全州、全社会之力,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和勇气,奋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过70年的接续奋斗,今天黔南的交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量到质的转变,初步形成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便捷程度已成为全省乃至西部省份条件最好的地区。成就主要体现在:


  黔南突破了固定资产投资千亿元大关,为促投资、稳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黔南州公路、水路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近2300亿元。其中,2013年至2018年累计完成投资1750亿元,占全省同期公路水路总投资的1/5,是之前总和的近4倍;投资规模连续6年稳居全省第1方阵,2017年、2018年连续投资超过400亿元,投资规模及增长速度均创历史之最。


  黔南建成了近3万公里的等级公路,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先行引领”的华丽转变。经过不懈努力,全州公路里程从不足300公里简易路增加到2.7万公里等级公路,是新中国成立时的90倍、改革开放初期的10倍,形成了“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畅通高效、安全可靠”“内联快捷、外联顺畅、互联互通”的公路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内河航运通航里程近800公里,“北上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通道正在形成。


  黔南迈入了“高铁时代”,迅速拉近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发达经济圈的时空距离。1959年1月,黔桂铁路都匀至贵阳段正式通车,标志着黔南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全省第一个通铁路的少数民族自治州;2014年12月,随着贵广高铁全线通车运营,黔南迈入了“高铁时代”,进入了珠三角“4小时经济圈”。目前,贵广高铁、沪昆高铁和黔桂铁路、湘黔铁路穿境而过,铁路运营里程达540公里(高铁228公里),占全省总里程的1/5,路网密度远超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黔南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在没有平原支撑的少数民族地区建成了“高速平原”。2015年12月,独平高速公路的建成开通,标志着黔南实现了“县县通高速”。2018年,境内形成了13条高速公路外联通道,通车里程历史性突破1000公里大关,路网密度达2.38公里/百万人,位居全省第一。其中,贵瓮高速清水河特大桥、平罗高速平塘特大桥、大小井特大桥均为世界同类型桥梁之最。未来随着贵黄、都安、惠平等高速公路的建成,全州12县(市)均有2条以上高速公路联通,路网密度将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黔南开通了“空中快车”,为群众出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7年11月,黔南州第一个支线机场——荔波机场正式通航,实现了空中运输零的突破。2018年,旅客吞吐量超16万人次,位居全省支线机场前列。同时,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距离州府都匀市仅1小时车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黔南完成了“抬脚走上水泥路,家门口前能坐车”的梦想,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2018年,率先在全省实现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和村民组通硬化路,惠及4000余个自然村寨,100余万农村人口,其中36万余贫困人口,彻底打通了服务农村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全州推行“出租车行业改革”“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实现100%的建制村通客运;公交化率达75.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5%,实现从“走得了”到“走的好”,从“走得通”到“走得快”,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