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崛起黔之南

看黔南州改革开放40周年巨变

  文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王铁清 袁绍阳 何连兵

  神州大地喜沐改革春风,秀美黔南乐享盛世硕果。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40年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方便快捷、生态环境优美、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富足。

  这是一组有力的数据:

  ——1978年黔南地区生产总值仅为4.55亿元;

  ——1984年黔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十亿元大关,达10.73亿元;

  ——2000年黔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1.28亿元;

  ——2016年黔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23.39亿元;

  ——2017年黔南地区生产总值达1160.59 亿元。

  而今迈步从头越。

  近年来,黔南州积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打好打赢三场攻坚战,大力实施“双千工程”,推动实体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升中心城镇集聚发展能力并举,2018年三季度,黔南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945亿元,同比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8%。

  “回顾过去,成绩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肩负新使命,迎接新挑战,我们将不忘初心、感恩奋进,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大射电创新精神,高扬改革创新之帆、鼓足攻坚克难之劲、笃定决战决胜之志,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奋发图强,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续写新时代黔南发展新篇章!”黔南州委书记唐德智如是说。

近年来,黔南在交通领域完成投资403亿元,成为全省交通固投唯一突破400亿元的市(州),投资规模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方阵,高速公路快速推进。图为贵瓮、道瓮、安江、瓮马四条高速路在瓮安县银盏钱家院交汇。龙绪波 摄2.jpg

近年来,黔南在交通领域完成投资403亿元,成为全省交通固投唯一突破400亿元的市(州),投资规模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方阵,高速公路快速推进。

图为贵瓮、道瓮、安江、瓮马四条高速路在瓮安县银盏钱家院交汇。龙绪波 摄


  基础设施“筋强骨健”   发展航船“迎风远行”

  黔南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山多地险,世人只知蜀道难,不知黔道更不易。

  黔道之难,有数为证,在1956年刚建州时黔南州公路总里程仅为629.2公里,除黔桂、黔湘两条坑槽密布的289公里等外级公路外,其余均为简易公路、马车大道,黔南各族人民饱受交通不便之苦。

  为了打破交通之困,40年来,黔南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交通建设。

  2012年,黔南100%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

  2014年12月,都匀高铁东站正式投入使用,贵广高铁同步正式开通,黔南在全省率先迈入了“高铁时代”,进入珠三角“4小时经济圈”。

  2015年6月,贵阳北至长沙南G3002次动车首发,贵州首条运营时速达300公里的高速铁路——沪昆高铁贵州东段通车。

  2015年12月,独山至平塘高速公路开通,黔南州全面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目标,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18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万公里以上。

  2017年,交通领域完成投资403亿元,成为全省交通固投唯一突破400亿元的市(州),投资规模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方阵,高速公路快速推进,新开工都匀至安顺、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实现我州自建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不仅如此,在2017年黔南州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63.58平方公里,是2000年的2.3倍,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2.77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901.98平方米,是2000年的23.6倍。

  经济结构“疏通经络”   改革开放“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40年,黔南州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不断深优化。 

  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02.3亿元,增长6.6%;茶叶、刺梨、畜禽、果蔬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功举办2017 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都匀毛尖茶产区成为全省首个获批成立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农产品加工率达90%,畜牧业占比达24.9%。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以“双千”工程为抓手,改造企业404户,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12.9亿元,增长11.5%,全年新引进省外项目754个,在建链、补链、强链和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的突破。截至2017年,黔南州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57169公顷,已开发面积9838公顷,入驻企业共2057户,其中规模企业753户,建成投产企业1568户,累计解决就业14余万人。

  加大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18年10月11日至13日,黔南州委书记唐德智率队赴粤开展招商对接活动,走进深圳、东莞、佛山等广东省重点城市,并成功在深圳召开黔南州(深圳)农业招商推介会,会上成功签约12个投资项目,总投资119.23亿元。

  “2018年1—9月,黔南州引进省外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636个,同比增长10.99%。”黔南州政府副秘书长、州对外经济协作局(投资促进局)局长蓝康力向记者介绍道。

  第三产业势头强劲。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45.38亿元,增长14.5%,推进荔波樟江5A级景区、“中国天眼”景区提质扩容,成功举办第十二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州第十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旅游产业实现持续“井喷式”增长,旅游收入862.35 亿元,增长43%;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物流(都匀) 国际峰会暨商贸物流博览会,黔南被评为“中国物流最具活力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4.3%,位列全省第一。

  幸福黔南“容光焕发”    各族干群“喜上眉梢”

  40年来,黔南州经济总量在全省排位由第6位上升至第5位,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排位由2000年的第10位上升至第5位。

  2017年,黔南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5481元,扣除价格因素,2017年是1978年的42.4倍,年均增长10.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政府财力实力不断增强。1978年黔南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6133万元,2015年跨上百亿元台阶,达100.45亿元。2017年,黔南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9.00亿元,1978-2017年年均增长14.5%。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黔南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273元提高到2017年的28565元,是1978年的104.6倍,年均增长12.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4元提高到9746元,是1978年的85.8倍,年均增长12.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从1981年的399元增加到2017年的18207元,提高了44.7倍。乡村居民消费水平从196元增加到9746元,提高了86.3倍。

  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2017年全州贫困人口退出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9.87%,贫困村退出214个,22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2018年龙里县、瓮安县退出贫困县行列。

  2007年11月7日,荔波机场通航;2009年5月17日,都匀毛尖茶在国际茶博会上再获金奖;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平塘天眼”正式启用;2017年获得2020年绿博会举办权……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黔南正在积极开展‘问题大排查,提出新课题;解题大竞赛,形成新方案;破题大落实,见诸新行动’活动,以新状态建设美丽黔南。”黔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吴胜华如是说。

  乘改革春风,再铸造辉煌,黔南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