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瓮安“五个示范”改善农村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当代贵州黔南记者站 供稿

  瓮安县通过抓好“五个示范”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让广大农民收获更多的幸福感,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组织示范”建强基层基础。通过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建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和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在乡村发现、培育、使用人才,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等,不断提升组织能力,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为着力解决村干部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珠藏镇将14个村(社区)82名职业化村干部职数全部配备到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24人,平均年龄40岁,进一步优化了村干部队伍。中坪镇高枧村以党小组为基础成立村民议事小组,使村民议事小组成为以党小组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以公道正派的群众为成员的自治组织,实行党小组组长与议事小组组长一肩挑,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

  “产业示范”激活绿色经济。瓮安县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村村建立合作社,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结合“双支部”引领产业发展的思路,依托农村“三变”改革,采取干部带头找订单,村民加入发展建基地,专业合作社找市场、电子商务销售特色农产品等,实现产业市场化示范,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深入推进农业多样化,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高枧村通过流转土地、土地入股、发动群众自主参与等形式,由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采取“支部+基地+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在春季攻势、夏秋攻势中种植油菜1000余亩、烤烟500余亩,发展精品水果、茶叶11000余亩,有效实现了产业发展长短结合和群众收入渠道多元化。龙塘村充分发挥党员、能人、知识青年示范带头作用,发展种植樱桃、核桃等精品水果5000余亩,培育苗圃200亩,扶持养殖大户8个,成功实现100户401人建档立卡户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1.53%降至1.79%。珠藏镇通过提质升级传统产业、抓实抓牢试点产业,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以精品水果、茶叶和大葱、太子参等高产出经济作物种植替代玉米等低产出作物,选择500亩以上坝区,试点种植500余亩香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让群众富起来。

  “治理示范”弘扬新风正气。通过建立一套农村社会治理有效机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各村(社区)建立并完善村规民约,设立村务、组务公开公示栏,推崇家风家训,建立“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准则和信仰。珠藏镇创新“1+群管委”工作模式,将群众事务自主化,以自然寨为基础,选举成立群管委,网格员协助群管委开展矛盾纠纷调解、产业发展商讨等具体事务,真正做到“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高枧村依托村综治调解室、组议事室、巡逻队员工作室“三室”,建设完善“技防、物防、人防”“三防”体系,围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体系,推行“户事组议”“组事村议”,组建巡逻队伍,实现村户联防、户户联防;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寨规寨训,形成“多方参与、综合治理、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文化示范”扮靓精神家园。在保护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健全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幸福进万家·瓮水长歌文化精品乡村行”等为载体,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创作更多反映农村群众生活、乡土气息浓郁的作品,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通过抓典型、树榜样,倡导文明新风,推选榜样人物、收集典型故事、开设农家书屋、开展宣讲活动,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并通过各种途径将文明乡风培育融入村民生产生活各方面,充分挖掘村寨文化内涵,把文化与产业、旅游等有机结合,凸显本地特色。

  “环境示范”提升颜值气质。紧紧围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目标,根据各村寨实际,开展以治理“脏、乱、差、散”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各乡镇按照“农民自主,政府补助”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做到道路两旁绿化、庭院周边绿化、集中居民点亮化、村庄处处美化;根据村庄分布、经济条件等因素,灵活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方式,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县城周边村寨的污水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科学合理优化调整畜禽养殖区域。同时,充分利用群众会、宣传栏等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实现“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共同监督”环境卫生,共同建设美丽庭院、美丽村庄、美丽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