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胡春林:大山深处的“扶贫妈妈”

文/图 李涛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何广

  在福泉市仙桥乡大山深处的大花水村,有19个村民小组。大麻窝组就是这19个村民组中的一个,与其他的村民小组一样,这里的群众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由于地处边远,群众的思想落后,年轻的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群众内生动力严重不足。随着今年决战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号角的吹响,福泉市700多名驻村干部毅然背负行囊,走进大山深处,于山间田野中访民情、解民忧。大麻窝村民组也迎来了驻村的包组干部胡春林,她用真心与真情与群众真诚沟通,用实际行动带给大麻窝一点一点的变化,群众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乡亲们有的热情的称她为“扶贫妈妈”,有的亲切的称呼她“胡大姐”。

1U6A7400.JPG

  “坚强”的“扶贫妈妈”,大家小家都担起

  盛夏的八月,走进大麻窝组,让人感受的是村容整洁,家家户户的花池里鲜花盛开,群众个个满面的笑容。深入各家各户,每家每户除了可以拿出一个扶贫的百宝袋外,都还有一个印有“清华大学”字样的小卡包,大家都说,这是胡大姐给大家从北京带回来的,要精心收藏,这位大家都熟悉的胡大姐就是福泉传媒中心主任胡春林。今年三月,刚休完产假没几个月的胡春林还未将传媒中心新一年的工作安排妥当,全市决战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的号角吹响。作为单位唯一一位领导干部,扶贫工作重于山,胡春林觉得她义不容辞,家中的困难不是阻碍她脚步前进的理由,她决定带上仅八个月的孩子和孩子外婆一同“驻村”。然而,要去驻村,难以离舍的是传媒中心这个大家庭,作为“家长”,传媒中心的一切发展、成长都与她息息相关,传媒中心的兄弟姐妹早已与她情同手足。临走那天,她与大家紧紧相拥,带着大家的关心毅然来到大花水村,成为一名驻村干部,一名包组的网格员,近两百个日日夜夜,她风里雨里,孩子在怀里、把群众装在心里,用她的“坚强”将大家小家焐得滚热。

1U6A7373.JPG

  “用心”的“扶贫妈妈”,你家我家都重要

  大麻窝组有59户,近300人,但60%以上劳动力在外务工。长期以来,因为大麻窝组群众居住在离乡政府不远的公路沿线,让当地的群众对国家政策和一些法律法规都是似懂非懂,刚开始的群众会群众的意见不统一,会议总是开不出成效,最后大家在争执中不欢而散。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技术岗位的人员,初次到基层工作,如何解除与群众之间的隔阂,真正能被群众接受,胡春林认为这是驻村工作第一个考验。

1U6A7323.JPG

  胡春林暗自给自己打气:群众反映的问题都是他们关心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大家才会支持其它工作,才能凝聚力量脱贫致富。就这样,“唠嗑”“摆龙门阵”成为了胡春林的“主要”工作。

  刚刚到组上开展包组工作,群众反映最大的问题就是林地生态补偿的问题,大家对2015年之前的补偿款的去向存在疑问。胡春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与村里面对接,对真实情况进行了了解,不厌其烦的给大家解释,但始终不能彻底的消除群众的疑惑。于是胡春林就将大家带到林业站,给大家讲政策、看文件、查资料,用实实在在的证据解开了群众几年的心结。

  组上有个老人叫刘福光,和邻居李应平因为一块土地的归属权问题,争吵了30多年。2016年,土地确权登记在仙桥乡铺开,矛盾一下就激发了,两家都认为土地是归各自所有。胡春林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就不厌其烦的和村民小组组长刘福寿一起到两家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两个多月,在组上邻里的见证下,成功调解了这起顽固纠纷。刘福光告诉记者:“自己近70岁,最打动他的是胡大姐给他们讲的‘三尺巷’的故事。胡大姐工作负责,态度好,与大家相处得来,我们都服她”。

  一遍又一遍的用心交流,一次又一次的登门入户,一句又一句温暖问候换来的是一张又一张温馨的笑脸。“用心”的胡春林用她的爱心、真心和热心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融入了大麻窝这个大家庭,成为了一个管事“管得宽”的“扶贫妈妈”。在她的带领下,大麻窝开会准时了,大家交流畅通了,邻居关系和睦了。

  “暖心”的“扶贫妈妈”,咱家他家都是家

  大麻窝组的特困低保户宋正锡,快60岁了,腿部有残疾。几年前,他自制蜂箱,养了几箱蜜蜂,但一场绵虫虫害让他养的蜜蜂所剩无已,他焦急万分,但又无可奈何。在走访中,得知他的情况,胡春林第一时间找到了自己在湖南的舅舅,寻求解决的办法。接着到他的养蜂点查看,在网上买药,在福泉买喷壶,教他喷药的方法。同样是低保户宋正奎,走访中胡春林得知组上的垃圾箱放在他家门口,他怕牛感染病毒,而且自已的脚这段时间痛得老火。胡春林带领组务管理委员会成员第一时间重新听取群众意见,选定垃圾箱的摆放点,同时,从福泉买来药膏给他……群众的大事,或许只是我们的一点小事。群众都说,胡大姐是个“暖心”的驻村干部,她把群众看作自己的家人,群众也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

1U6A7282.JPG

  在“五改五化五引导五教育”的推进过程中,胡春林经常给大家说:“大麻窝是大花水村的必经之道,是咱们家的门面,把环境弄好弄漂亮了,别人看起都舒服,我们住起也安逸,讨媳妇都容易些呢”。随后,她组织大家去牛场镇水源村参观学习,实实在在的看看外面世界的发展,激发大家思变、思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胡春林的暖心引导下,大麻窝组村民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组织大家捐钱建花池一呼百应,共集资6000余元,大家投工投劳,齐心协力,花池建好后还富余2000余元。今年69岁的村民郝祥明说:“胡大姐关心我们,对我们好,叫我们建花池,她拿不走一砖一瓦,把我们家乡变漂亮了,亲戚朋友来了看到都舒服,我们都服她”。大麻窝组组长刘福寿说:“为了建花池,胡大姐白天黑夜都在跑,我以为自己累,看着她我才知道,她比我还苦,费劲力气为大麻窝付出,真的不容易”。

1U6A7293.JPG

  驻村工作虽然苦累,但胡春林在繁忙之余也没忘记传媒中心这个大家庭,每每大家新闻稿件见诸重要媒体,她都暖心点赞,给予大家鼓励和支持。偶尔夜晚来到办公室,看见有人加班,都聊得舍不得走。

  有一句话这样形容记者:风里雨里节日里,记者不在新闻现场就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这句话对于记者出身的胡春林来说,更显真切:风里雨里节日里,“扶贫妈妈”胡春林不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就在赶往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慈爱的母亲,有时开群众会到凌晨一点,背着熟睡的孩子,苦口婆心和群众磨嘴皮,做通了一个又一个群众的思想工作,将大麻窝组拧成了一股绳,这样的举动,除了感动只有敬佩。对于驻村的经历,胡春林这样说道:“只有沉下去,用心用情地和群众交流,你才会发现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他们淳朴真诚的心每天都让人感动不已。我觉得驻村的最大收获就是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