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王长武:带民绝壁凿“天路” 19年坚持梦终圆

  • 作者:彭昭明 徐先文
  • 编辑:
  • 来源:贵阳网
  • 发布时间:2018-08-13 10:43:32

  

  彭昭明 徐先文

  在平塘县甲茶镇,有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它就是西凉片区团结村的冗阶组。长期以来,这里由于山高坡陡,一直没有通公路,当地群众出行十分困难。1998年,时任村民组组长王长武决定带着乡亲们修路,这一修,就是19年。2017年新年伊始,这条“天路”终于通车了。

  如今的冗阶组,四周植被郁郁葱葱,40多户人家的房屋沿山脚而建,一条两米宽的水泥便道经各家门前。寨中环境干净,寨子中间两股清泉一年四季汩汩不断,不但足够人畜饮用,还滋润着寨内田土。生态好、水源好、空气好、冬暖夏凉、远离“闹市”,这里犹如人间仙境。

  但在1998年以前,冗阶组却只有一条3.9公里的羊肠小道通往山下,从寨子走路要近两个小时才能到山脚下的乡村公路。当地曾流传这样几句话:“有女不嫁冗阶郎,搭个窝窝就是房;整年只收一月粮,一年难得赶回场。”

  面对出行难题,时任村民组长的王长武决定带着大家打通一条连接山外的公路。当时修路是自发的,政府没有通组公路的项目资金支持,王长武就组织大家集资,东拼西凑了3000多元作为修路的启动资金,购买钢钎大锤,开始利用农闲时节带领村民凿路。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路只修了几百米。由于工程难度大进度太缓慢,有些村民开始萌生了退意。

  王长武带着村民用了四、五年时间,才修了两公里的毛坯路。路最宽的两米,最窄的一米,勉强可以过一辆农用三轮车。要修的这条路,低处只有500米的海拔,而经过的最高处,海拔却有1200米,越往上修,越是坚硬如铁的石壁,群众都把这条路称为“天路”。路越来越难修,大家都觉得修不下去了,只有两三个村民还愿意跟着王长武修,工程不得不停了下来。

  王长武心里越来越清楚,要修通这条连接山外的3.9公里的路,至少需要150万元以上,这对仅几十户人家的冗阶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

  他苦苦思索了几个昼夜,最后作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一个决定:出去打工,赚钱回来买设备再修路。

  就这样,王长武离开家乡前往广东打工。可在外打工的日子里,他的心里总是放不下家乡那条未修完的路,于是不久他又回到了村里,决定带着大家继续修路。

  2004年,王长武再次返回家乡。在他的动员组织下,一支由40多名村民组成的凿路队开始继续修筑之前没有完成的“天路”。

  因为坡陡,开出来的碎石还不能直接往坡下倾倒,而是用来砌路基。这个工作对工程很重要,同时也更加艰苦更加危险。作为一名带头人,这个活儿王长武都自己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2013年这条路开始慢慢有了一个雏形。眼见路就要修好了,可这个时候,王长武的妻子突发脑溢血病倒了。

  由于交通不便,妻子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这让王长武更加坚定了早一天把路修好的决心。

  到2014年,王长武终于带领村民们在陡峭的山梁上凿出了一条毛坯路。尽管还不能过汽车,但村民们从此告别了肩挑背驮的历史,可以使用马车和摩托车运送物资。

  没过多久,传来了让村民们更高兴的消息,当地政府部门筹措了180万元资金,来帮助村民们继续修路。

  有了政府项目资金的支持,加上专业施工队的帮助,公路硬化工程迅速推进。2017年1月4日,这条3.9公里的“天路”终于正式完工,1月8日正式通车。历经19年的努力,冗阶组的村民们终于迎来了最好的新年礼物,圆了祖祖辈辈期望的通车梦。

  王长武带领群众绝壁凿“天路”,成了脱贫攻坚路上的新“愚公”和领头人。2013年,他当选为甲茶镇团结村村民委员会主任;2016年11月,当选为平塘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和平塘县甲茶镇第二届人大代表;2017年元月,他当选为黔南州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路通后,王长武将重心转到了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产业上,帮助群众加快脱贫步伐。在他的带动下,全组40多户种植了200多亩蜂糖李、300多亩刺梨,6户群众养羊700多只,4户群众养牛100多头,家家户户养殖黑毛猪共200多头。全组已有近半人家买了车。

  在脱贫攻坚新路上,王长武带领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更足、脚步更坚。今年,他被评为了全省和全州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