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麻江县 > 正文

从“深贫”到“脱贫”,看麻江这个村如何实现高质量“华丽转身”

  • 作者:沈安永 凌忠云 钱仕豪 石含开 杨正海
  • 编辑:周雅萌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19-07-29 21:50:52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沈安永 凌忠云 钱仕豪 石含开 杨正海


WechatIMG15.jpeg

基东村全景


  基东,这个曾经的麻江县深度贫困村,不仅在2018年实现了脱贫,更摇身一变成为了县里的“六好六强”村,而这一切的转变,流淌着脱贫攻坚小分队和村支两委的汗水。脱贫后的基东村,仍然保持着战略定力,在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推动脱贫攻坚从“打赢”向“打好”转变。


微信图片_20190729205918_副本.jpg

基东村党群服务中心


  党支部活了


  远远望去,就能清晰的看见基东村村委会办公楼顶上树立的六个大字:“听党话、跟党走”。如今,在麻江县境内,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办公场所和活动阵地,醒目的位置都能看到“听党话、跟党走”这样的标识。在开展党员“一诺三亮”(承诺“听党话、跟党走”,亮身份、亮职责、亮目标)活动中,麻江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着力提升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过去的基东村,依靠传统农业种植艰难生活,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水稻和玉米种植,经济效益十分低下……这一切,让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不愿意回来,也包括现任村支书李钟才。也让很多人开始安于“懒、散、闲”的生活。


  2017年以前,基东村的“村两委”班子基本处于瘫痪的状态。2017年10月,返乡发展产业的李钟才接过接力棒,成为了基东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村里无产业支撑、无优势资源、无集体经济的困境,李钟才把加强党建工作放在了“重振军心”的第一位。“让全村人民尽快富裕起来,首先要建设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有一流、团结奋进的党员干部队伍。”李钟才介绍,通过召开党支部成员大会,把党支部分成了六个党小组,分组管理党员。实行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按党员“一诺三亮”精神,结合党员自身条件,公开了党员“一诺三亮”公示牌。


  通过召开党员干部村民大会,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基东村确定了以“党社联建,村社合一”为主体的发展思路,着重发展产业、改善村内交通、人居环境。


5.jpg

基东村党支部书记李钟才把加强党建工作放在了“重振军心”的第一位。


  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重大事务坚持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大会研究决定。“必须把我们办的事情向群众说清,把政策向群众说懂,把道理向群众讲明,把利弊向群众摆清,这样才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李钟才说。


  通过大胆创新,基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产业脱贫不断夯实。300余亩蔬菜,年产值达100万元左右;大型温氏生猪养殖场6个,农户规模养殖场10余个,年出栏9000余头,年产值达1665万元;锌硒水稻种植1000余亩,年产100余万斤,年产值达150万元;由党员代表发展生态鸡养殖,年出栏量1万余只,产值达60万元;发展稻田养鱼、青蛙养殖等水产养殖,年产值50余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不断夯实的党组织,一支有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带给村子的是焕发的精气神和有奔头的强大信心。基东村也在2018年度获得全县“六好六强村”(支部书记好,引领能力强;班子建设好,服务本领强;工作机制好,堡垒作用强;思路定位好,产业发展强;村寨环境好,村民素质强;民生保障好,和谐氛围强。)村荣誉称号。


   西红柿熟了


  一个斗篷,一个腰包、一条破洞的裤子再加上一双水桶鞋,7月24日,在基东村的产业基地里,记者见到了麻江县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基东村脱贫攻坚小分队副队长王佳英。“坐在办公室里是干部,走进田间地头是农民”,这不仅是王佳英的工作写照,也是广大依然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帮扶干部的真实写照。


  2018年9月,麻江县打响了脱贫攻坚百日攻坚战,麻江县委县政府抽调各部门主要力量组成脱贫攻坚小分队,下沉到村开展帮扶工作。作为深度贫困村,当时的基东村补短板任务特别严重,全村还有贫困户264户1011人。


  王佳英作为麻江县科技服务中心主要领导下沉宣威镇基东村担任脱贫攻坚小分队副队长。当了解到产业发展存在短板时,王佳英主动承担了产业发展重任,立志要带领基东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为群众脱贫增收致富,力保基东村能够如期脱贫出列。在脱贫攻坚小分队和村支两委的努力下,基东村撕掉了“深度贫困村”的标签。


微信图片_20190729210516_副本.jpg

西红柿熟了,驻村干部王佳英笑了。


  “我下来就是给村里面补短板的,现在村里面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在基东村产业基地的西红柿大棚里,王佳英一边指导村民采摘西红柿,一边带领记者参观她的西红柿王国。200多个品种,记者目不暇接。“我都50多岁的人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品种的西红柿在一起。”王佳英表示,当初试种了这么多的品种其实也很心焦,现在看来,结果还是喜人的。“酸汤的根在黔东南,酸系食品最主要的原料就是西红柿。”对于西红柿,王佳英有一个愿景,那就是通过不断的培育和选种,用三到五年时间,挑选出最适合在黔东南生长,品质最优的西红柿品种,让黔东南的酸系食品在原料上有选择标准。“奔着这个事情来做,后面有很多路要走。”王佳英说。


3.jpg

到基地务工的村民赵文翠将西红柿分拣成大中小三级,等待装车。

11.jpg

村支书李钟才帮忙将西红柿装车。

8.jpg

为解决运输问题,前任村支书文锡光自己购买了一辆小货车,不仅成为了运输队长,也成为了蔬菜基地的“后勤部长”。


  发展农业,技术是关键。在从事农业的过程中,王佳英看到很多群众因为技术拦路而发愁,她在难过的同时也下定决心要把技术难关攻破,帮助群众掌握技术。于是,从育苗、施肥、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王佳英都把种植户带在身边手把手传授技术,村民们一边学,一边在基地里务工拿工资。“未来,这些大棚都要交给贫困户来承包的,他们自己种植和管理,这才是稳定长效的脱贫机制。”王佳英说。


4.jpg

村民在采摘西红柿。


  白菜、莴笋、莲花白、大蒜、西红柿、辣椒……按季节种植,基东村的蔬菜基地没有闲置过,全村蔬菜种植已经发展到了300亩,并朝着500亩的目标挺近。


1.jpg

除了西红柿,基东村的辣椒也成熟了。驻村干部王佳英在展示丰收的辣椒。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现在,王佳英已由下沉干部转变成了驻村干部,除了参加重要会议或学习,她都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基东村的产业发展,吃住在村里,真正成了一名“住村”干部。


  村子美了


  如今的基东村有着较为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良好的村容村貌。从深度贫困村到“六好六强”村,再到贵州省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这几年,基东村的变化很大。通过开展农村清洁风暴、美丽乡村、四在农家等提升村寨的颜值;通过开展仫佬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2018年,基东村实现全村脱贫。随即,该村又将乡村振兴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一手抓物质富裕,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基础;一手抓精神脱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确保不返贫。


  乡村振兴不仅仅要“振兴产业”,更要“振奋精神”。


  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村民尹社阶用“致富带头人”、“最美家庭”的荣誉,诠释着贫困户勇于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勇气。


6.jpg

 从村委会驱车出发,步行穿越两条河流才能到达尹社阶的养蛙基地。


  从村委会驱车出发,步行穿越两条河流才能到达尹社阶的养蛙基地。走在田坎上便看见稻田里青蛙活蹦乱跳。养殖池四周及顶上都架设有隔离网。“养殖池需开沟,并保留一定陆地供青蛙栖息、藏身,四周的网防止青蛙逃脱,顶上的是防鸟网。”尹社阶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他的蛙池一边介绍,青蛙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蝌蚪养殖期变成幼蛙,再经过两个月左右的养殖,就可上市销售了。


  通过参加水产养殖培训,尹社阶学到了致富技术,并带领当地群众发展水产养殖。现在,基东村一些贫困户跟着他一起发展起了水产养殖业,泥鳅、青蛙、鱼……在尹社阶的带领下,村里发展产业致富的氛围越来越浓。


  炊烟、鸡鸣,农家,绿水、青山、产业……乡村振兴路上,一砖一瓦浸润着和谐的氛围,基东,用实际行动迎来了发展的 " 华丽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