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丹寨县 > 正文

三尺讲台三代人见证教育变迁

  自1952年,陆永贵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以来,60多年的时间里,儿子陆昌文、孙女陆朝燕,也相继投身乡村教育。祖孙三代筑梦教育,让“师道”光芒薪火相传。一家“教书匠”,三代育人情,3个“陆老师”,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育40多年的巨变。

  1989年出生的陆朝燕,现在是丹寨县兴仁镇兴仁小学的一名有着7年教龄的教师,每个星期,她要给同学们上8节数学课和6节美术课。

  “陆老师她很温柔地给我们讲课,我好喜欢她。”兴仁镇兴仁小学二年级学生李正丹说。

  “从小受到他们的影响,我觉得当老师是挺幸福的事。”因为从小受家庭熏陶,更因为爷爷和父亲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痴迷,陆朝燕早早立下了当老师的志向。2012年,从学校毕业后,陆朝燕就毅然选择了到县内乡村小学担任特岗教师。

  陆朝燕的爷爷陆永贵,也曾是一名乡村教师。1952年,兴仁镇摆泥小学正式开办,时年21岁的陆永贵,成为这所乡村小学的第一任校长,也是当时唯一的一名老师,一个人教授全校80多名学生。兴仁镇摆泥小学退休校长陆永贵说:“毛主席讲的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你教书也要为人民着想,要教出好学生来,家长认可你,你才有成就感。”

  正是在陆永贵的影响下,儿子陆昌文、孙女陆朝燕都成了教师。三代“陆老师”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亲身经历、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的变迁。“以前由一栋木房变成了三栋木房,后来到1970年修了三栋砖房教学楼,现在学校的基础设施都非常齐了。”兴仁镇摆泥小学退休教师陆昌文说。

  现在,陆朝燕不仅要有专业的课本知识,还要学习计算机,过去上课“写板书”,现在变成“滑鼠标”,课堂上图文并茂,学生们也更容易学习理解。

  “学校的教育设施越来越好,以前是什么都没有,老师拿起课本就上课,现在都有好多仪器,图书室、仪器室、音乐室。”陆昌文感慨,从破房子到教学楼、从黑板到多媒体一体机、从手写板书到电子课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升,也正是陆昌文育人生涯中的年代印记。

  这些年,农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改变,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也愈发强烈,但祖孙三代教书育人的宗旨始终如一。如今,陆永贵已至耄耋之年,陆昌文也年过花甲之年,一家人经常谈论的,始终是为师治学之道,是正值芳华的陆朝燕传承着的,饱含希冀的教书育人梦。

  “姑娘,你既然走上这个教育事业这个岗位,你就好好工作,好好教育学生,这几年你的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再接再厉。”第35个教师节,陆昌文这样寄语女儿陆朝燕,语重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