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挖掘民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余欢

  或许你听说过苗寨,知道百鸟衣;但是你不一定知道摆贝苗寨。

  摆贝苗寨,地处榕江县兴华水族乡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5.4公里、榕江县城56公里,区域面积15.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817.3亩。全村共7个自然寨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7户2352人,苗族占99.8%,是月亮山麓最古老的苗寨之一,是苗族村寨的典型代表,是百鸟羽毛服饰原生地,是一个与自然为伍、与神灵为伴的村寨,被誉为“露天的苗族民俗博物馆”。

  截至2019年中期动态调整后,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84户1437人,已脱贫266户1375人,未脱贫18户62人,贫困发生率为2.64%。

  清晨,浓雾久久未散,细雨断断续续。一路上,汽车盘山而行,峰回路转间,一座刻有“摆贝苗寨”四个大字的寨门映入眼帘,几分钟后,记者一行便到了寨子里。

  吊脚楼鳞次栉比,与山相依,古木苍翠,大大小小的蔬菜田地分布在山坡间,为寒冷的深冬平添了几许绿意。村寨一侧的山峦上,静卧着一座晚清时的苗王坟。行走在狭窄的巷道上,穿过一栋栋木质瓦房,听着村人讲述寨子的故事,你不禁赞同: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融无间。

  民族文化有传人

  来到摆贝,最不能不提的一样“宝贝”便是“百鸟衣”了。摆贝的百鸟羽毛服饰,其胸兜、围腰等部件多绣各种花鸟、虫、鱼、蝴蝶等动物图案;而衣或裙脚吊满白羽毛,精致无比,专为祭祖活动(即“鼓藏节”)和跳芦笙舞所用。

  长期传统的老人、女人种田、纺织的生活方式,家家有人蜡染刺绣,古朴苗寨涌现出一批批“奇人绣娘”,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村一直有卖蜡染刺绣作品,赚点零花钱。”摆贝村村主任刘正文回忆道,九十年代开始有人来村里买蜡染刺绣产品,当时母亲王老卡绣的一件百鸟衣就卖了七千多元。

  近年来,摆贝村相继成立4个蜡染刺绣作坊,目前有3个正常运营。

  潘老拉是摆贝村著名的绣娘之一,她从13岁就跟着妈妈学习蜡染刺绣,如今,50岁的她已经绣出16件百鸟衣了。

  “两个人一年才能绣成一件百鸟衣,总共卖出了14件,一共卖了近十万块钱。2002年的时候一件卖到日本,2018年一件卖到台湾。”潘老拉说。

  蘸蜡绘花、穿针引线、挑花绣朵,尽管潘老拉没读过书,但是从小耳濡目染,鸟、蝴蝶等图案深深刻在了她的脑海里,用她的话说,“看到就晓得怎么画。”

  点滴成河,聚沙成塔。在潘老拉的影响下,农闲时,村人会来向她讨论交流;学生放假,也会来家里学习。据不完全统计,学生来了40多批次,最多的一批就来了60多人。此刻,40岁的潘正艳就是其中一名学徒。

  “学三年了,还在学。”潘正艳说,对于蜡染刺绣,自己一直在路上,太复杂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师”的。

  “现在家里绣好的有三四十幅,包括百鸟衣、帆旗、桌布等生活用品。”潘老拉说,订单多,忙的时候,就请村人帮忙一起做。

  此外,潘老拉的女儿朱允琴从小也跟着母亲学习,“祖传的手艺不能丢,要一直传承下去。”

  “现在建了新房子,外孙在家,就把绣品收起来了。”潘老拉说,搬去新房子后,要腾一间屋子来当作蜡染刺绣体验馆,一间展示成品,把蜡染刺绣做好、保护好。

  旅游“出道”有机遇

  摆贝,被誉为“一个外界不知道的桃花源”。丰富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给予了摆贝发展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一条条硬化公路通向了村里,缩短了摆贝村与外界的联系,截至2019年年底,全村477户2352人已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生产生活用电有保障、4G网络已基本实现全覆盖,通村通组公路已完成3条19.3公里并投入使用。

  同时,全村大力整治危房改造、透风漏雨老旧房、人畜混居老旧房等,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目前,全村累计完成危房改造40户,透风漏雨86户,人畜混居138户,投放垃圾桶470个。

  如今的摆贝村,青山绿叶怀抱着村子,白云和薄雾在山腰追逐,硬化小道串联起一栋栋房子,太阳能路灯相互掩映,一幅美丽乡村新风貌呈现在人们眼前。

  紧抓机遇,大力发展。为将摆贝村打造成旅游与产业共同发展和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村寨,2015年开始,兴华水族乡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摆贝村鼓楼、长廊、摆贝村传习所、蜡染刺绣车间+精品民宿、“组组通”公路、环境改造污水处理系统等环境整治工程,摆贝村整体村容寨貌得到了改观,赢得了群众和外来人员的好评。

  “2017年建了精品民宿,年纪大了,搞一个客栈,开小卖部,养老嘛。”摆贝村村民徐老刁说,一个人收50块钱,两个人100块,一年下来,光是做民宿,也有几千元的收入。

  “去年国庆期间,一批72人的游客来到村里,吃、住、表演等全程下来,村里就收入了七万多元。去年12月31日,上海的一批游客22人也来到村里旅游。”刘正文说,目前摆贝村的接待能力较差,村里正在大力整治,提高接待能力,争取让摆贝村进入旅游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