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做好产业文章 引领群众脱贫

  近年来,黄平县山坪村抢抓极贫乡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贵州省水利厅定点帮扶谷陇镇的有利时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激活闲置的农村土地资源,有效破解深度贫困山村发展瓶颈,让贫穷落后的山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山坪是黄平县首批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由原来的山坪和白斋两个村合并而成。辖7个自然寨13个村民小组689户3184人,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6户945人。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居多,土地贫瘠,信息闭塞,长期以来,该村群众一直以传统的小农经营为主,过靠天吃饭的生活。由于种地不赚钱,95%以上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部分耕地闲置荒芜,村庄“空壳”,民居“空巢”,是一个典型的穷乡僻壤贫困山村。

  聚合力 谋思路

  “党员干部讲奉献、严自律、勇担当,时刻走在前,为群众做表率,群众看了心服口服,久而久之,全村群众的心被凝聚起来,全民干事谋幸福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谈起村支部现在的变化,贵州水投公司办公室主任驻山坪村第一 书记潘家伟非常自豪。

  按照绿色发展思路,制定了山坪村脱贫攻坚作战计划,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进行规划设计。在党总支部的引领下,村民还实现抱团发展,村民自主探索出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新模式,村民投身村中事务,自主破解村中难题,通过土地整合,改变了村民的收入结构,村民有了集体分红、合作社分红、耕地出租收益、销售特产收益、旅游服务收益、务工收益等,“等靠要”思想得以破除。

  山坪村党总支书记潘家权说,“引进七环集团公司进驻本村,在种植蔬菜油茶、稻田养鱼、经济林果进行规划的基础上,让所有扶贫资金注入农村产业,全村流转土地山林面积1800多亩,通过产业发展以农村“三变”改革利益联结方式给群众进行分红,村民通过产业带动、务工收入而实现增收致富。”

  打基础 建设施

  推进村级基础设施,实现“整体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事关脱贫攻坚的成效。

  “山坪村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在省水利厅的帮扶下,累计投入540多万元,完成了1.6公里和1公里长8米宽的防洪渠和灌溉渠两条河道的改造工程,为全村600余亩的水稻提供了水源保障。”县交通运输局干部驻山坪村脱贫攻坚队员潘胜天说。

  全村修通了20余公里的产业路,安装了600余盏的太阳能路灯,7个自然寨13个村民小组689户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的“五通”基础设施建设,55户贫困户实现易地移民搬迁入住,实现了村、组、户交通网络人性化,全村基础设施得到有效的改善。

  抓产业 助脱贫

  山坪村二组雷安华说,“我有4.9亩的油茶面积流转给公司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每5年签订一次流转协议,按每亩150元进行补助,前5年的补助款已经一次性给我了。”

  推动产业扶贫,呈现“百花齐放”。入住该村的贵州七环生猪养殖项目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对全村贫困户的产业覆盖,户均年分红1000元。目前,该村建成了400亩的“贵水黔鱼”养殖示范基地,700亩的烤烟基地,300亩的精品水果基地,200亩的蔬菜基地,1000多亩油茶基地。此外,还有种草养牛、生猪养殖、林下养鸡等产业。

  潘家权告诉笔者:“2018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今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9200元,贫困户从2014年的206户945人减少到2018年的71户270人,2019年把余下的贫困户全部达到现行脱贫标准。”(文章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