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脱贫攻坚·村村道】黎平县黄龙村: 贫困清零!产业促脱贫,群众奔小康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正海


  “向子,今年的油茶籽收了没有?”


  “天气变冷了,注意灵芝菌的生长情况……”


  进入12月以来,黄龙村支书龚体帮格外繁忙,他往来于村民家中和田间地头,问村民们的收成情况好不好?看地里的产业生长得怎么样?正路过村活动中心的村民向文科被老支书一把拉住,一阵嘘寒问暖。


d22fbe6aacc607e553b5e6532da09e6.jpg

  黄龙村支书龚体帮


  “我的身子骨硬朗,还能折腾。”为了村里的产业发展和村民们的生产情况,龚体帮操碎了心。“2016年种植钩藤 ,2017年种植生姜,2018种植灵芝菌,今年又在搞生态鱼养殖……”老支书一刻也不闲着,在黄龙村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他巡视的身影。


  “现在变化大了,有国家补助政策,家里面种上了钩藤、灵芝菌,养起了生态鱼,生活好起来了,吃穿不愁了”。村民向文科说。


  但在此之前,黄龙村是一个远离城市,在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侗寨,更是黎平县双江镇唯二的深度贫困村之一。


3c1d072ae39ff10305645ec268eeb8c.jpg

  黄龙村通村水泥路


  黄龙村位于双江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与该镇的高构村、坑洞村毗邻,与岩洞镇竹坪村、永从镇三龙村接壤,全村共有2个自然寨,2个村民小组,79户287人。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47人,建档立卡贫困发生率50.5%。


  造成黄龙村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落后的原因,更有因教育文化事业滞后、群众文化整体素不高导致的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自我发展生产能力不强等原因。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黄龙村以经济发展为工作重心,围绕产业发展助农增收为根本抓手,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特色种养殖产业,产业发展成熟,脱贫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区别于其它贫困村的脱贫之路。


cba4f4e5d0eecca8b9d2f10d37c298d.jpg

  灵芝菌


  2016年以来,黄龙村严格按照产业“八要素”要求,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先后发展有油茶、钩藤、葛根、生姜、白术、灵芝菌、黄牛、冷水鱼(生态鱼)等10多种产业,截至目前,全村发展产业1078.7亩,其中,钩藤种植697亩,油茶种植22亩,葛根种植132亩,生姜种植32.2亩,辣椒种植76.5亩,黄牛养殖19头,稻田养鱼119亩,实现贫困户户均享受2至7项产业覆盖,人均产业3.75余亩。


  今年,黄龙村在产业选择上重点发展生态养鱼和林下经济。实施山塘水库生态养鱼50亩,覆盖贫困户41户;实施仿野生灵芝种植15亩(菌棒5万斤),覆盖贫困户32户,两个项目己实现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预计年内可实现鲜鱼3.5万斤,产值可达21万元,户均预计增收3962元;干野生灵芝产量1100斤,产值可达16.5万元,户均预计增收5156元。


2e99d4f0176fbab11fd4e3b74d503d1.jpg

  水库改造的鱼塘,高山冷水鱼放养在里面


  此外,全力推进就业扶贫。通过开展就业培训,动员和引导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实现增收。2019年,全村外出务工110人,全村年务工收入可达350万元,其中,贫困人口外出务工54人,贫困人口外出务工人均工资收入在2800元左右,基本实现务工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产业促脱贫,就业有保障。黄龙村由脱贫之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47人,到如今已脱贫38户138人,未脱贫3户8人,当前贫困发生率为2.71%,2018年实现脱贫出列,今年底完成全部清零目标。


  “黄龙村脱贫攻坚振奋人心,无论是整体的村容村貌,村民的思想意识,群众的生活方式,都有了全方位的改观。”黎平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黄龙村驻村第一书记吴义理说。


  “村民的思想由保守到接受,再到主动。现在村民们的积极性很高,自己出去外面考察回来之后,还想发展新的产业。”谈起村里的变化,龚体帮一脸自豪地说。


181ec7d8ca8ea4219068dafbf42df7e.jpg

  村卫生室


  如今,通村路有了、产业有了、文化广场也有了,村子美起来了。脱贫攻坚令曾经穷乡僻壤的深度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村和生态村。


  龚体帮介绍,黄龙村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夏日避暑纳凉的好地方。下一步,村庄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此外,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将黄龙打造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孙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