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70年时光流影 70行见证发展

  70年时光流转,行业在变迁,不变的是中国人在平凡岗位上的不懈奋斗。脚踏实地走向梦想的劳动者,是新中国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每一个中国人,每一点平凡的努力,成就了不平凡的自己,也成就了不平凡的中国。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跨过90万亿元大关。70年来,中国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拼版照片:上图为195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有关单位在苏联的技术援助下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八一”型电子计算机。这是工作人员在观察运行工作中的通用电子计算机(新华社记者李基禄摄);下图为2019年4月24日,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三号”原型机机房内,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孟祥飞(左)和同事一起巡查(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从依靠国外援助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计算机,到今天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原型机,一代代中国计算机人怀揣理想与信念,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不断拼搏努力、克难攻坚。在2019年发布的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上,中国超算上榜数量蝉联第一,中国在超算领域的创新能力备受国际业界关注。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1954年,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创办的第一所小学——西盟小学,老师带领孩子读书学习(资料照片);下图为2018年12月7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班母村佤山育忠幼儿园的孩子跟着老师岩科上音乐课。1986年出生的岩科是班母村佤族寨人。他说,我的阿妈小时候没有进过一天学堂,现在,佤山的孩子们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新华社记者杨宗友摄)。

  从1954年西盟县创办第一所小学至今,这里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破旧的土房子到现代化校舍,从最初的基础学习到如今的多样化教学,从培养兴趣到全面发展,从文化教育到素质提升……教育惠及着每个家庭,教育发展为佤族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福祉。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1959年,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交通局第二汽车运输队的女司机坐在车中(资料照片);下图为2019年7月5日,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女司机万兴丽坐在车中(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万兴丽的驾龄已有20年,她现在是三都交通运输公司的一名司机,驾驶从高铁站到三都的班车。万兴丽告诉记者,20年前贵州山高路远,司机职业非常辛苦,专职女司机非常少。近年来,随着贵州“县县通高速”,道路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专职女司机逐渐增多,开车再也不是一件“苦差事”。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1959年,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畜牧兽医余中学在给牧民讲解治疗犊牛副伤寒的技术和理论(新华社记者李景瑞摄);下图为2019年6月27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苏吉滩乡察汉达吾村,县畜牧兽医站站长刘文先给村级动物防疫员讲解包虫病的防治(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过去,我国的兽医从业人员大多凭借传统经验开展兽医工作,很少接受过专门的培训。现在,基层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大多接受过系统的兽医职业教育培训。他们深入到农牧民群众身边,利用现代化演示和通讯手段,为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和牧民开展畜牧业养殖、病害防治等技术培训,为当地畜牧业繁荣发展保驾护航。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上世纪50年代,鞍钢大型厂生产重轨的场景(资料照片);下图为2019年7月5日,工人在鞍钢集团鞍钢股份大型厂百米重轨生产线检查生产情况(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鞍钢位于辽宁省鞍山市,70年前,它在千疮百孔中恢复开工,挺起国家建设的钢铁脊梁,点燃了举国上下摆脱一穷二白的希望。如今鞍钢钢铁产能接近4000万吨,成为跻身世界500强的巨型“钢铁航母”。过去鞍钢工人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很多一线工人都是顶着高温、吸着粉尘作业。如今,鞍钢工人的工作环境有了明显变化,高温工作岗位配备了降温设备。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1959年,在广西南宁市临江派出所,民警为一名带孩子的妇女办户籍(资料照片);下图为2019年7月31日,在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二龙路派出所户籍大厅,民警刘雅楠为一名儿童办理身份证业务(新华社记者赵宇思摄)。

  近年来,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较以前均有大幅提升。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二龙路派出所为例,该所按照市局规定落实便民政策,推出“一站式”户口迁移、身份证异地办理、预约受理等业务,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方便群众。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1958年,在陕西渭南,一名接受培训的防疫员(左)在兽医史德春(中)的指导下学习生猪耳根下注射方法(新华社记者姜国宪摄);下图为2019年7月2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鹿苑街道药惠村,高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师张璞(左)、助理兽医师郑新龙(中)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为养殖户裴夫记(右)饲养的猪注射疫苗(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

  如今,生猪防疫需由具备资质的兽医师操作。在注射疫苗时,防疫人员要穿着全身防护服,避免人畜交叉感染。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1957年,天津市缝纫供销社职工在用旧大褂改制当时女性流行的服装——“布拉吉”(俄语“连衣裙”的音译)(新华社记者梁一丁摄);下图为2019年6月20日,天津工业大学针织与针织服装系教师匡丽赟在学校教室使用服装企业废弃的旧面料进行创作(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过去物质相对匮乏,人们追求美除了买新衣服,用旧衣改新衣的现象十分普遍。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改善,“环保”成为新的时尚主题。在天津工业大学针织与针织服装系,老师带领学生利用各种废旧面料进行再创作。他们手工制成的服装作品在大学生创意大赛中获奖并被服装企业挑中选用。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1958年,在湖北恩施,农民将采摘后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新华社记者李德义摄);下图为2018年4月11日,福建武夷山市桐木村茶农、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元勋(右二)指导当地茶农制作红茶(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桐木村茶农江元勋介绍,过去由于生产经营模式落后,产品销路不畅,茶农收入低。如今,茶叶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传统工艺不断改良,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1954年,在甘肃兰州,西瓜和蔬菜被装上羊皮筏子,即将沿黄河顺流而下运送到其他城市(新华社记者胡越摄);下图为2019年5月29日,在甘肃白银市景泰县中泉镇龙湾村,游客们乘坐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羊皮筏子是西北腹地黄河沿岸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和运输工具。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陆路交通不是很发达,羊皮筏子是黄河中上游重要的水运工具。如今,古老的羊皮筏子已较少用作运输工具,而是成为黄河上游颇具特色的旅游项目。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