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岜沙苗寨:旅游扶贫的典型

文/图 当代贵州融媒体见习记者  钱仕豪

  这里的村民身配火枪、以树为信仰、用镰刀剃头、顶着特殊的发髻……岜沙,一方面固守着传统,另一方面却又因此而成为旅游时代旅游扶贫的典型。

3I1A1477_副本.jpg

岜沙苗寨的绝活——镰刀剃头

  岜沙(biasha)这个寨名源自侗语,意为草木茂盛的地方。在岜沙苗寨,合抱之木,随处可见。岜沙人认为 , 生命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一个人出生,表明祖先魂灵以肉体形式来到世界;一个人去世,则意味着灵魂回到远祖中去。于是,每当寨里诞生一个孩子,他们就种下一棵树。并让这棵树陪伴孩子成长,当一个人死去, 就砍下那棵树,搭起他魂归故里的桥梁,在密林深处埋葬掉死者,同时,在死者的身上再次种下一棵树,生命便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开始……

3I1A1395_副本.jpg

岜沙汉子

  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岜沙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将岜沙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同时确保岜沙苗寨远古遗风不在旅游开发中消亡,从江县按照精品旅游景区的标准编制了《岜沙原生态苗族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把“原生态苗族文化”确定为岜沙景区的灵魂,将岜沙村址列为景区核心区进行保护,在村寨外围规划建设岜沙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停车场及各种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使岜沙苗寨的原真性、独特性得到充分发挥和保留。

3I1A1532_副本.jpg

游客体验岜沙火枪

  同时,政府鼓励并引导岜沙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活动。许多村民改变过去以种粮为主的生产模式,参加了表演队、开办了“农家乐”、卖起了工艺品,土生土长的岜沙村民放下锄头成为景区讲解员、表演队员、服务员、售货员。目前,岜沙村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人员共有570多人,约占全村人口总数的23%。

  通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岜沙苗寨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品牌知名度不断拓展,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原生态苗族文化乡村旅游村寨。

  在多年实践中,岜沙景区形成了一套“景区运营公司+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的收入利益分享机制,主动让景区群众参与门票销售收入收益分配,促进村民更积极地参与景区的保护和建设。据统计,运营公司每年支付给岜沙村集体及村民的景区资源保护费、村集体积累提留、设施维护费用、合作社人员薪酬等费用占到了景区门票销售收入的80%以上。如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带动岜沙苗寨实现同步小康的一个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