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六盘水 > 正文

产业兴 农村美 农民富


  产业融合突破,众多凉都品牌脱颖而出。已建成5000吨猕猴桃果酒生产线,刺梨年加工能力达38.6万吨;成功打造人民小酒、“盘县火腿”、“天刺力牌”系列刺梨产品、“弥你红”猕猴桃区域公共品牌和“水城春”系列富硒茶等一批名特优品牌;盘州市(刺梨)和水城县(猕猴桃、绿茶、高山富硒茶)荣获国家级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2018年,550吨猕猴桃出口俄罗斯、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强化要素保障,聚合各类资源要素投入,为将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推进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组织开展项目申报争取上级财政资金9338.95万元,农业部门牵头产业扶贫子基金获批项目25个、获批金额28.92亿。以“三个三”人才工程为抓手,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服务型实用人才培养。全市乡土人才已达4216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81349人,年均增速7.25%,占农业人口比例3.3%。

  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发展主体,成为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发展的生力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不断增强、红利不断释放,农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走进钟山区月照社区双洞村,青山绿水、垂柳依依、黄墙红瓦如诗如画,乡村美,产业新,农民富,让人真切感受到凉都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

  全市牢牢坚守生态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路,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向绿色生态要效益,通过发展猕猴桃、刺梨、雪凝红核桃、软籽石榴等“八大生态产业”,绿化了山头,美化了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助推了农村生态增值,实现产业与生态相互促进、比翼齐飞。如今广大乡村已打造成为幸福生活的“家园”、增收致富的“田园”、观光休闲的“公园”、寄托乡愁的“故园”。

  如今,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翩翩起舞,实现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完美交响,构筑了“春天满山花、夏天满山绿、秋天满山果、四季有景观”的生态新格局。

  放眼凉都大地,山顶绿树掩映,山间果树缠绕,山峦梯次起伏,水面波光粼粼,一副“青山绿水养眼,蓝天净土养肺,有机食品养身,田园生活养神”的生态乡村水墨画清晰明亮。

  农民收入节节攀升

  “我种刺梨有四年,去年卖得六千元,今年卖得四万元。秋收刺梨果实多,我闻刺梨果香多,采摘刺梨满身汗,换取如今好生活……”8月22日,在水城县野钟村金灿灿的刺梨地里,不时传来村民邓吉栋自编的山歌。

  六盘水正围绕把“三变”改革打造成为农民致富的“黄金腰带”、现代农业的制度基础、工商资本的下乡通道、乡村善治的有效激励,通过“三变”改革,为农民群众开拓致富渠道。

  今年是大用镇猕猴桃基地的猕猴桃第一年采摘,大用镇猕猴桃基地种植有猕猴桃2600余亩,覆盖了大用镇骂冗村和凉水井村两个村,挂果面积有800余亩,能采摘猕猴桃40吨左右。

  自2017年开始猕猴桃种植以来,大用镇猕猴桃基地为大用镇骂冗村和凉水井村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点燃了两个村发展的希望,让两个村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以往大山里不起眼的野果,如今成了人们生活的健康果,成了山里人的“摇钱树”。盘关镇贾西村利用“三变”改革模式,依托产业园区,连片发展刺梨产业,使分散的人、地、钱有效组织起来,增强发展动力,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全市共有54.74万户农户入股成为股东,入股受益农民181.92万人,带动超过21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全市贫困人口从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60.37万人减少到现在的9.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3.3%下降到3.74%,六枝特区、盘州市脱贫摘帽获省政府批准。

  又是一年丰收季,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凉都特色农业产业绿了一座座山头、美了一片片山村、富了一家家农户,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优美画卷正在凉都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