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六盘水 > 正文

“绿色税制”添动力

  ——《环境保护税法》开征一周年六盘水市亮点纷呈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谌晗


  提要:六盘水市税务局先行先试、创新探索“五位一体”管理体制,为“江南煤都”六盘水转型升级增添了“新动力”。


  2018年元旦起,我国第一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该税法在全国范围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等4大类污染物共计117种主要污染因子进行征税。


  环保税法实施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六盘水市税务局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探索出“五位一体”管理体制,充分利用环保税征管协作机制,平稳实现了排污费“费改税”并顺利完成首年征收,为“江南煤都”六盘水转型升级增添了“新动力”。


  征管创新 先行先试


  六盘水,一座因“三线建设”而兴起的能源工业城市,早年资源型经济的快速扩张,成就了煤炭、冶金、电力、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加速崛起,也让该市成为了“排污大市”。


  2018年,环境保护进入“税时代”,征收主体从环保部门转变为税务部门,执法刚性的大幅提升,于地处工业重镇的六盘水市税务部门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如何以环保税开征为抓手助推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衡量着六盘水市税务人的责任与担当。为此,六盘水市税务部门一边联合环保部门开展专题业务培训;一边立足地域发展实际、依据相关政策文件,先行先试,谋求征管创新。


  专题业务培训,既讲环保税、排污费基础知识,又讲纳税人监控设备和监控报表的实务操作,重点讲解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实例和管理争议处理,2018年,全市税务系统共举办培训班5次,培训税务干部 475人次,通过培训,组建全市环保税专业化管理队伍30人,有效提升了税务干部业务水平。


  对内,立体化培训;对外,他们开展面对面辅导,凝聚改革共识。联合环保部门向纳税人提供“订制课程”,分行业辅导纳税人掌握环保税相关技术规范和计税方法,2018年以来,累计开展规模培训6次,培训纳税人 512户次,培训覆盖面达100%。


  辅导培训可圈可点,六盘水市税务部门税源管控、纳税服务、征收管理等工作同样有声有色。过去一年,他们按照“企业申报、税务征收、环保协同、信息共享”的税收征管模式,联合环保部门积极开展信息排查、征管复核、税款追征等工作。


  完善环保税税源信息库、成立“环保-税务”信息复核工作小组、联合环保部门搭建环保税风险管理模型、建立全市环保处罚企业“名录库”、启动“环保处罚-税款追征”工作机制……一项项卓有成效的举措,是六盘水市税务部门做好“加减乘除法”、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生动实践。


  “前期宣传做到位,后续管理也要跟上。”据六盘水市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科副科长林建森介绍,2018年全年,该局依托“环保处罚-税款追征”工作机制,对15户企业追征税款12.3万元,对生态环境部通报的4户企业追征税款2.3万元。


  转型升级 精准破题


  环保税取代排污费,让环保“紧箍”勒得更紧,以更大力度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于“老牌”钢铁企业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而言,这一感受更为深刻。


  走进水钢厂区,青山环抱、绿树掩映;藤蔓绕墙,花树漫道,耳畔虫鸣鸟叫不绝于耳,路面街道干净整洁,与早年“傻大黑粗”的面貌不可同日而语,一座“绿色工厂”轮廓初现。


  于钢铁行业而言,环保就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生存之基。2016年环保税法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水钢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投入资金年年递增,2018年计划总投资5亿元。


  “绿色税制”的倒逼效应,促使企业“以‘金山银山’恢复‘绿水青山’”,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水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谋求绿色转型之路,方向路径明晰。

  从初级的兴建出场车辆轮胎冲冲洗装置、烧结煤堆场大棚,到高级的实施焦炉煤气净化后脱硫、烧结机配料系统环保设施升级改造,水钢刀刃向内、自我加压、频频出招。

  既算“经济账”,又算“环保账”,两本“账”一起算,带来的回报让人惊喜连连——在我省将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税率调高一倍的情况下,水钢2018年缴纳环保税款仅1826万元,享受税收优惠减免环保税款5300余万元。


  如今,水钢绿色转型之“火”,越烧越旺。目光锁定中小企业,环保改造资金不够、绿色转型信心不足一度是挡在他们向“绿”而行路上的“拦路虎”。


  新施行的《环境保护税法》,增加企业减排的税收减免档次,为这一“难题”找到了“破局”之法。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规定标准百分之三十的,减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环境保护税。


  在这一新规的影响下,中小企业提质改造内生动力越来越足,以黔桂三合水泥厂为例,该企业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投入200余万元对排污设备进行改造,初步估算企业每年可享受税收优惠120余万元,2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治理投资成本。


  环保税实施一周年,放眼凉都,从“钱袋子”着手的环保税,依据“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正向激励机制,正推动着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效破解着“企业污染、百姓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


  绿色凉都 城美人和


  转型升级的路上,能源工业城市六盘水迈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阵痛,早年“谁污染谁付费”的“收费治污”模式收效甚微,让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滞缓。


  环保税的推行,不仅结束了企业排污费拖着缴、环保部门追着算的局面,更让“谁污染谁付费”到“谁环保谁受益”日益成为广大纳税人的共识。


  在六盘水嘉锐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自2016年“对标”“对表”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喷淋设施、钢构大棚、防尘系统、净水设备等一应俱全,还配备了近40人的环卫队伍。


  “现在灰尘少了、绿化也有了,人的素质也提升不少,大家的工作服都比以前更干净了。”正在进行进出车辆清洗的员工王光文不由感慨。


  六盘水嘉锐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家钧表示,后阶段,该企业还将加大环保投入,逐步更新、引进更为先进的环保设备,受益员工更受益企业。


  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推进,改善的不仅是企业,也给城市来了一场生态“洗礼”——2018年,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4%,优的天数比上年增加44天;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你们这地方真漂亮,天气凉爽,空气清爽”“曾经这里‘半城煤灰一城土’”,现在‘一城青山半城绿’”……《环境保护税法》等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落地生根,收获了满目青山、一江碧水,还有过往游客的赞誉、本地居民的频频点赞。


  站在新起点,六盘水市税务局将继续细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规范征收管理,加强横向协同、上下联动,充分发挥“绿色税制”的约束和激励效应,将绿色发展落到实处,为推进税收现代化、打造“绿色凉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为省局党委副书记、局长钟油子一行到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调研,在轧钢厂生产车间与企业负责人交流  杨钮摄.jpg

图为省局党委副书记、局长钟油子一行到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调研,在轧钢厂生产车间与企业负责人交流  杨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