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六盘水 > 正文

六枝特区中寨乡木则村干河组美丽乡村建设观察:自己办好自己的事

靓丽的干河组一角。 (1).jpg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在这场输不起的战役中,各村民小组长身处一线,以宣传员、监督员、情报员、调解员、服务员“五员”职责为己任,身先士卒,积极带头、宣传和动员,凝聚广大村民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作为许多普通而平凡的村民小组长中的一员,干河组在组长左金昌,也就是人们尊称的“老左”的带领下,村民们轰轰烈烈地投入到全区脱贫攻坚村庄环境整治之中。干河组村民在他的带动下,把整治乡村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作为自己的事,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浇灌着这个纯朴、宁静的小山寨的“文明之花”。


  干河组,一个六枝特区中寨乡名不见经传的村落,百度里也很难搜索到的村寨。


  然而,这样一个不起眼平时也很少有人问津的偏僻边远山村,却因“不等不靠不要”,自己把自己的事做好,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之路,受到了中央、省市媒体的高度关注,各地纷纷前往参观考察学习。


  世外桃源般的美丽山庄


  笔者去过干河组两次,一次是今年6月份在个微信群看到一张干河组干净美丽的照片,村落里冰脆李、鸡血李挂满枝头,各种鲜艳的花装扮村头,漂亮极了。于是邀请干河组组长左金昌和中寨乡宣传委员赵庆虎来宣传部座谈,随后便组织记者前去采访。第一次采访,记者们用纯朴、干净、宁静、美丽的字眼来描述对干河组的感受。


  随着对干河组的宣传,干河组迎来了市特领导的调研和区内各地的考察学习,同时,也受到了省市媒体的高度关注。


  8月下旬,笔者陪同省市媒体采访组再次前往干河组,通过第一次的采访沉淀和第二次的采访思考,笔者觉得干河组主要精髓是群众自治自发的内生动力即“组民自治”,也就是自己把自己的事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这来源于干河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干河组不大,50多户人家,从下往上游走最多一个小时,从上往下游走,最多30分钟。


  从房屋的外貌来看,白色的外墙和青色的瓦片令人赏心悦目,家家户户的院落都是水泥硬化,干净清洁。


  连接到各户的串户路铺着水泥石阶,尽管有村民走过,但用一尘不染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石阶下是条深深浅浅的水沟,如果说是村民修建的排污水道,还不如说是村民们自建的拦河梯坝,因为叮咚流淌的水质看不到半点浑浊,也闻不到丝毫异味。


  每一户人家堆的木柴,都摆放得有条不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栽有花草和果树,其美不言而喻。


  屋内地板像用抹布专门擦过,床被衣物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灶具台收拾得更是清清爽爽,坐在庭院纳凉聊天仿佛置身世外桃园。


 乡村振兴的“干河模式”


  “干河模式”是什么?


  干河组有53户271人。起初,是左金昌无私的奉献影响了大家。


  渐渐地,左金昌发现村民们都很团结。


  他说,不管大事小事,一个群众会就能全部解决。


  他笑着说,比如,寨子里修水窖、安水管和修路、拉电等等,每一项都离不开群众的参与,钱怎么出、路怎么设计、水管怎么拉、质量如何保证等等每一项都十分具体,都由群众商议说了算。


  左金昌说,在修水的过程中,大家商议每户出资5000元,竟然没有一户说个不字。五六年前的五千多元相当现在的七八千万把了。


  那段时间,为了节省开支,大家凑在一起设计,共同投工投劳,修的“饮水工程”质量很高,好多年了家家户户都还在享受。


  特别是修串户路中,他们把排水沟设计在路面下,用水泥筑底,都是自己干,几年如一,无论下多大的雨,路面仍无积水,显得干净清爽。


  在采访中得知,干河组从来没有“等靠要”的思想,如寨子里搞村庄环境整治,村民们积极踊跃,根本不需要政府更多的投入。


  在干河组,互帮互助流传久远,即一人有事就是大家的事,一户有困难大家都会出力相帮。如寨子里的红白喜事都是大家出力帮忙,有的出粮有的出酒,把事情办得圆圆满满。左金昌告诉媒体记者,如果谁家想大操大办和乱办酒席,都会被群众看不起而受到排斥。


  他说,今年寨子里有几户冰脆李大丰收,眼看销路要成问题,大家齐心协力,组织摩托车队,把果子卖到了中寨、郎岱等地,为他们解决了卖果难的问题。


  在采访中,省市媒体被“干河”深深折服,他们认为,在有些地方组织开群众会还得开30元、50元不等的误工费,一些地方修通组路要等钱到才开工,一些地方庭院硬化村民还和政府讲条件等等。在决战脱贫攻坚大潮中,干河模式和经验值得好好学习借鉴推广。


“干河模式”的发展创新


  干河组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群众持续打造和长期坚持的过程。


  “干河模式”的主要核心是自己办好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办好。


  尽管干河组不是那么华丽,但它的美是一种朴实端庄的美,是一种秀气和文静的美。


  看到干河引人注目,50多岁的左金昌有些担忧,他说,自己逐渐多病,怕干河的传统会变。


  为此,他倡议立一个“组民条约”,实行干河“组民自治”,让群众自己办好自己的事,自己把自己的事办好。一方面把老一辈的传统保持发扬下去,另一方面让干河沐浴党的恩赐继续发展。


  干河组如今户户有电视,组里还通了小喇叭,党的声音离得更近了,乡村的信息传导不那么闭塞了,但逢年过节,群众都想有个娱乐的地方,左金昌在思考着建一个群众文化娱乐场所,让识字的群众有看书的去处,不识字的有相聚聊天的地方。


  左金昌还商量着准备建一个果农协会,他说干河的冰脆李、鸡血李、核桃、桃子漫山遍野,一到成熟季节,水果会贱卖甚至滞销,大大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成立果农协会,能进一步扩大果农种植规模,打开销售渠道,让干河优质精品水果销向八方,让群众更多增加收入。


  他还准备建一个互助组,竭尽全力地把组里的事办好。


  时至初秋,掩映在绿树花丛之中的干河还是那么楚楚动人,漫山遍野成熟的瓜果频频向人们招手,当地群众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车离开干河,回头望去,小寨仍然那么美丽、安然与恬静。洁净的公路依依不舍,越走越宽。这路,是干河人民在党的政策的指引下走出的奔向小康之路,也是干河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走出的自我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