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贵阳>息烽县 > 正文

群众搬迁到哪里 服务跟进到哪里 ——息烽党建引领助推易地扶贫搬迁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娟 通讯员 罗建普


  “托党恩乐迁福地,感良政喜住新居”“世泰时和政策好,衣丰食足党恩深”“易地搬迁政策好,村民心中谢党恩”……走进息烽县永靖镇团圆小区单元楼栋,群众新居房门两旁悬挂的一副副鲜红对联格外引人注目。走访小区群众,每个人脸上无不洋溢着过上新城市生活的喜悦之情。


息烽永靖镇团圆小区“感党恩”宣传氛围浓厚(颜 阳  摄).jpg

息烽永靖镇团圆小区“感党恩”宣传氛围浓厚。(颜阳 摄)


  团圆小区是息烽目前唯一一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规划安置368户1519人。自今年4月底启动搬迁以来,截至6月底,分别来自全县10个乡镇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已全部搬迁入住。


  为进一步加大对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完善团圆小区服务、管理机制。息烽坚持党组织靠前指挥,把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贯穿于搬迁、稳定、发展全过程,全力为群众解决系列民生问题,引领他们快速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目标迈进。


  建好一个党支部  优化服务“零距离”


  维修房屋墙面漏水、更换电源开关、疏通下水道……连日来,永靖镇团圆小区党支部及时协调代建企业和施工方,就搬迁户入住新房后发现存在问题专门制定维修方案,按照先急后缓、特事特办原则进行集中整治。


息烽在团圆小区举办“弘扬端午文化·传递浓情粽香”包粽子活动。增进群众社区归属感、认同感。(成婵  摄).JPG

息烽在团圆小区举办“弘扬端午文化·传递浓情粽香”包粽子活动。增进群众社区归属感、认同感。(成婵 摄)


  永靖镇团圆小区党支部副书记王敬奎说,集中整治预计8月底结束,最后还要组织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治效果群众“签字”认可。


  这是团圆小区党支部提升服务的一个事例。从搬迁组织动员到搬迁后社区治理,息烽将党建融入团圆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各工作环节,为有序推进搬迁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早在今年3月的搬迁初始阶段,息烽县委组织部就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的建的工作方案》,构建起党委领导、社区负责、群团协同、居民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围绕理顺小区党建工作,促进服务提档升级。息烽县委在团圆小区成立临时党委,由永靖镇党委牵头成立党支部,党的组织建设紧密跟进。


  自组建以来,团圆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搭建服务平台。从4月初起,团圆小区居委会服务站、警务室、医务室、超市等配套服务机构陆续落成。全县从有关乡镇、部门抽调27人组成临时工作组入驻开展前期过渡工作。搬迁群众从子女转学入学到养老保险办理,从医疗报销到合医参保、续保,从交通出行到水电、通讯、金融等便民需求,均可“足不出院”享受“一站式”办结政务服务。


  “实现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王敬奎表示,团圆小区党支部将继续强化党建带服务的引领作用,完善居民自治机制,激发群众精神活力。


  落实一名党员干部  精准帮扶“点对点”


  陪搬迁家庭到一次医院、逛一次菜场、乘一次公交车……近段时期,息烽县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到永靖镇团圆小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城市日常生活细节入手,让搬迁户虽身处异乡却一切如故。


息烽永靖镇团圆小区紧靠环团圆山城市道路,毗邻息烽体育综合体、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交通、旅游区位优越。(颜阳 摄).jpg

息烽永靖镇团圆小区紧靠环团圆山城市道路,毗邻息烽体育综合体、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交通、旅游区位优越。 (颜阳 摄)


  为克服搬迁过渡阶段群众“水土不服”。息烽从6月中旬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共筑行动”,明确一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结对包保一户搬迁家庭。全县共计结对368户。


  不同以往,为使搬迁群众真正扎根团圆小区取得长足发展,确保结对帮扶不“断档”“缺位”。息烽把干部结对帮扶时间拓展到5至10年,除调离县外工作外,帮扶责任人在县域内即使工作岗位调动也不更换帮扶对象。不仅如此,结对帮扶时间长短也让搬迁群众说了算。对于融入好、致富快的,经搬迁户认可的可提前结束结对帮扶期。而对于融入慢、致富门路不多的,则适当延长帮扶期,并加强帮扶力量。


  突出具体帮扶内容,息烽要求结对帮扶干部在掌握家庭基本情况、制定 “一对一”帮扶措施的基础上,还要在开展 “5+N”活动、就业创业、感恩教育上下功夫。具体而言,帮扶人与搬迁对象一起开展去一次学校等“5+N”活动,引导正确使用“水、电、气、网”等生活设施;根据帮扶对象技能情况和意愿,帮助解决就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党员大会、群众会、入户走访等为载体, 让群众接受良好的感恩教育。


  王敬奎说,下步,团圆小区党支部计划将搬迁户中16名党员分设3个党小组,对应把全县结对帮扶的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纳入党小组管理范围。“积极引导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把搬迁群众凝聚到党组织周围。”


  瞄准每一户家庭  保障就业“实打实”


  6月24日,在永靖镇团圆小区居委会服务站,结束一天的培训后人们陆续离去,38岁的“班长”张举伦依旧还在库房埋头收拾厨具、食材。“争取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创业就业能力,增加收入。”张举伦说。


息烽推行“五个一批”工作法有效化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难题。(李小根 摄).JPG

息烽推行“五个一批”工作法有效化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难题。(李小根 摄)


  群众会发展、能致富,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今年9月底前,小区每一户有劳动力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息烽县就业局局长李林介绍,团圆小区群众还未搬迁入住前,县就业局及早启动群众就业创业工作计划。提前筹划,在小区成立创业服务中心,配备2名劳保协管员开展前期入户调查,摸清群众培训意愿、务工需求等。建立起“一户一册、一人一档”档案;主动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中的困难。


  立足搬迁群众实际及用工市场需求、全县产业发展需要,县就业局多点发力,推行“五个一批”工作法有效化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难题。“五个一批”,即就业推荐解决一批,劳务输出稳就业。从6月中旬以来,几乎每周在小区举办一场专场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80人;培训提升技能解决一批,激发内生动力。陆续举办厨师、家政、面点师等工种培训班,累计培训搬迁群众210人次;培育和发展产业解决一批,产业联结增收入。引进贵阳市雄娜兴制衣有限公把扶贫车间开设到小区,预计提供就业岗位150人,达成用工意向4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托底安置保就业。结合搬迁群众中年龄偏大、劳动能力弱、文化程度低等实际,在小区开发治安巡防、保洁、保安等岗位进行托底安置;干部包保解决一批,拓宽致富路子。通过全县368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帮助确定增收项目,竭力提供资金、信息、政策等方面服务。


  眼下,团圆小区已实现就业创业494人。李林说,下一步,县就业局将继续加大小区劳动力调查摸底,深入推进“五个一批”工作法,深入推动搬迁群众从靠“耕地吃饭”向靠“就业增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