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贵阳>息烽县 > 正文

立碑村:黔货出山 立下贵州“第一淘宝村”

文/图 当代贵州融媒体见习记者 刘娟


  走进立碑村广场,“贵州第一淘宝村”的牌子赫然在目,这个曾经依托传统农业发展的村庄,如今借助电商平台走出了贵州,走向世界。2017年-2018年,立碑村网络零售额先后达到1070万元、3000万元,连续两年被阿里研究院认定为“中国淘宝村”,作为贵州第一个“淘宝村”,更是于2018年11月获得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先生的青睐,率团莅临息烽县考察立碑村,并对电商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微信图片_20181213133909.jpg

立碑村电商服务中心的线下展示


  昔日的小村庄,是如何带领黔货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这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波折坎坷?


  从“买进来”到“卖出去”


  2006年,立碑村被确立为省级新农村“百村试点”之一,村党支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拓宽群众致富途径,增加群众收入。因此,立碑村电脑普及率较早较高,宽带上网全覆盖,早在2015年村里人就有不少开始网购,但每次网购的包裹都要去县城领取,一来一回、费时费力。


  村委会看到了一件件快递之后蕴藏的巨大机遇,提出了“先买后卖”的发展思路,即:第一步成立便民快递网点解决群众网购难问题,第二步再将便民快递网点升级为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培育农村电商,进而拉动本地产业。


  2015年4月,立碑村村委会设立了全县首家“便民快递网点”,范围覆盖立碑、猫洞、阳朗、老街等10个村3万余人。解决了“买”的问题后,村民也看到了商机,不少村民们开起了自已的网店,把腊肉、香肠、豆腐等农产品搬上了互联网,自此,立碑村走向了电商发展的道路。


  从“问题重重”到“快速发展”


  “最开始发展电商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资金、技术、人才的缺乏,还有对于相关政策的不了解,都是我们发展的阻碍。”立碑村村支书龚兴春说。2015年,发展1年就立碑村电商销售额就达到了200多万元销售收入,解决了11人就业问题,可如何继续扩大发展,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这条电商致富之路,却成了一大难题。


  息烽县委、县政府针对这一情况,相继出台了《息烽县商务奖励扶持办法》等文件,通过在租房、电脑、宽带等方面提供帮助,降低村民创业成本外,还帮助村民申报蒲公英计划、惠工贷行动、3个20万、“电商创业帮”等无息或贴息贷款。缓解村民在资金方面的压力。


  为有效解决村民技术及人才方面的困难,通过阿里巴巴与淘宝大学合作,建立贵州省首个淘宝大学县域培训基地,打造电商人才;同时,引进贵州老腊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借助立碑村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基地,“手把手”指导立碑村民将农产品变“网货”。


  为更好的推动电商发展,息烽县通过政府引导、网商抱团、快递跟进一系列“组合拳”,把县里的各类有效资源集聚,筑牢电商配套服务基础。将物流发货成本由原来的10元以上降到了3公斤首重、2元续重发货,低于周边的发货价格。目前已吸引仁怀白酒、修文折耳根、猕猴桃等网货在息烽立碑村集聚发货,逐步形成为“黔货出山”的集散地。


  “现在村里电商发展越来越好,有不少青年都返乡创业,我们接下来还将解决仓储、冷库的建设,加强产业深加工,大力推动村里龙头电商的发展。”龚兴春高兴的说。


  从“就业者”到“创业者”


  走进立碑村村民黄琪家中,看到灶火上还烧着饭,可时间却已近下午两点,“今天生意好,已经有300多个订单了。从上午忙到现在才来及得吃个饭。”黄琪乐呵呵的同我们说到。


  黄琪是现在立碑村电商生意做得较好的领头人之一,曾经在广东打工的他,辗转又回到家乡,最开始接触电商只是帮别人做,看着电商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他不禁也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2017年,他先与同伴合伙,在网上销售当地土特产,积攒了一定经验后,今年,他自立门户,在网上经营养龙司镇土特产销售店,主要售卖当地的豆腐、辣椒以及酸菜。在今年“双十一”就实现了上万元的创收,“现在带着家里人一起做电商,有时候忙不过来还要请一些临时工帮忙,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有四五百个订单呢!”黄琪笑着说。


  在立碑村,像黄琪这样的自主创业者不在少数,据统计,全村注册了电商企业6家,个体工商户27家,开设网店114个。借助电商产业发展,不仅有效提升了村民经济收入,还有效解决了村里闲散劳动力,让立碑村旧村变新村,形成了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下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