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贵阳>乌当区 > 正文

乌当区:凝心聚力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扶贫,始终是第一民生工程,是乌当区上下合力攻坚的重点。


  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送”起,从群众最急迫的事情“帮”起。今年以来,乌当区坚决打好扶贫攻坚“四场硬仗”,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五个专项治理”,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扶贫攻坚的支撑保障,扶贫攻坚工作快速推进。


  185.38公里“组组通”公路建设、278户1072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顺利推进;


  扶贫产业项目和干部结对帮扶对低收入困难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收入困难群体实现全覆盖;


  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70838.4亩,完成“村社合一”59个,组建合作社83家,覆盖6个低收入困难村、2417户6106名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


  加强与结对帮扶天柱县、长顺县敦操乡合作,为帮扶地提供1142个就业岗位,助推1万贫困人口稳步脱贫……


  脱贫攻坚事关人民群众民生福祉。乌当区将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结合起来,坚决打好“四场硬仗”,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为全市夺取高质量脱贫攻坚战全胜作出乌当贡献。


  党建引领 决战贫困“干”字当头


  近些天,在乌当区六个低收入困难村之一的谷金村,满山遍野的蔬菜大棚内,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蔬菜,黄瓜、番茄、辣椒等新鲜蔬菜不断运出大山。


  曾经的稻田和包谷地变身蔬菜大棚,产值翻了好几番,村民的腰包鼓了,生活也好起来了。


  “以前,谷金村是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地里种的都是水稻和包谷,村民们都是靠天吃饭。”谷金村支书王万玉说,“而且人心也不齐,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很难看到发展的希望。”


  谷金村如何才能突围?去年,乌当区强力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谷金村党支部突出基层党建促扶贫,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以村精准扶贫合作社为基点抓好产业促脱贫。思路开始打开,发展开始走上正轨。


  “谷金村的气候条件好,土地资源丰富,很适合种植蔬菜,而且村民们种植蔬菜的积极性也很高。”王万玉说。谷金村村支两委通过上下对接和沟通,确定将蔬菜种植作为主导产业。


  经过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的积极协调,去年,贵州省五彩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贵阳市笨厨餐饮公司联合谷金村党支部发展大棚蔬菜产业,拟建设200个蔬菜大棚。


  看到一个个拔地而起的蔬菜大棚,村民们依靠产业发展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纷纷拿出土地入股,参与到蔬菜种植产业中来。人心齐了,干劲足了,谷金村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宽。


  乌当区按照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切实建强全区党的基层组织,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思想引导作用、组织领导作用和服务指导作用。


  同时,乌当区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抓好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精准扶贫的能力、协调扶贫项目的能力、落实扶贫政策的能力,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精准扶贫的“先锋队”、脱贫攻坚的“突击队”,凝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聚焦聚力 下足“绣花”功夫


  走进百宜镇拐比村,一块块茶园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吸引着四方游客,也带富了当地百姓。


  “现在,得益于茶园,村里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大家的生活也都越来越好。”拐比村村民罗长龙说。


  为进一步加快群众增收致富步伐,2014年,百宜镇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引进贵州天贵茶叶有限公司,在拐比村林场组建设茶园,茶园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民用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吸纳村民在茶园基地做工,公司负责茶树种植的技术培训和茶叶的销售。


  茶园建起来了,村民开始就近打工,部分村民还自己跟着种起了茶叶,罗长龙就是其中之一。“三年前,我还在外地打工,听说村里要建茶园,觉得这是发展的好机遇,就立即回到家乡,把家里撂荒的50亩地全种了茶叶。”在罗长龙看来,种茶就是拐比村的好出路。在自己搞发展的同时,他还发动附近4户村民一起种茶,不仅如此,他还优先让村里的低收入困难村民到茶园打工,想方设法帮他们增收……


  如今,拐比村的茶园面积已发展到3000多亩,带动20户低收入困难户参与,实现人均增收约3000元。茶产业正在为拐比村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也为拐比村村民带来了新生活。


  一家富不富,看是否有好项目;一村火不火,看是否选到好产业。产业帮扶、项目带动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乌当区深入推进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牢牢把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创新“一图二强三合四力”工作机制,全面调减玉米等低效作物种植面积,推动水果、花卉、药材、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作物种植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困难群体增收。


  通过创新农业经营制度,乌当区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以项目、基地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村千家万户的利益联结,让低收入群体与市场有机衔接。


  如今,一个个朝气蓬勃的产业,正带领着低收入困难群众增收致富。


  双向合作 立足长远谋发展


  2016年,乌当区先后与天柱县、长顺县敦操乡结成帮扶对子。怎么帮,才能帮到点子上,才能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对此,乌当区强化省会城市主城区责任担当,突出引导两地主体作用发挥,全面落实与两地签订的合作共建框架协议,继续加大与两地资金帮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才交流、农技培训、市场对接等合作共建力度,做出省会城市主城区应有贡献。


  为深化产业合作,力争实现双赢发展、长久发展,乌当区坚持精准聚焦、优势互补、多方参与,以集中攻坚、稳定脱贫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乌当在产业、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发展优势,拓展乌当区与天柱县、长顺县敦操乡对口帮扶领域,在大健康产业、干部互派、人才培育、就业培训等方面实施助推工程,推进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同时,建立帮扶工作调度、督查等跟踪调控机制,建立农产品销售、招商引资、就业培训等帮扶平台,引导帮扶地区通过“三变”改革模式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构建稳定的利益共享联结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共享增值收益、股份收益和资产收益,不断增强低收入群众发展能力,实现产业稳步提升、就业门路拓宽、销售市场稳定。


  在对口帮扶天柱县方面,乌当区利用省会城市工业化、城镇化的优势,帮助天柱县引进龙头企业,促成园区内相关企业与天柱县的投资意向,推动双方在经贸方面的深度合作。立足长远发展,乌当区将与天柱县共建一个农业园区,扶持天柱县建一批电商平台,建立一个疗养、度假基地,推动产业培育合作,推进天柱县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在对口帮扶长顺县敦操乡方面,乌当区确立产业帮扶的基本思路,与敦操乡签订产业发展对口帮扶协议,鼓励辖区知名企业与敦操乡合作,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平台;针对移民搬迁,建设产业基地,充分吸纳敦操乡劳动力就业;利用电商平台推广销售敦操乡的特色农产品,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合作共赢的帮扶模式,充分调动了帮扶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走上适合自己、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帮扶工作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