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贵阳>开阳县 > 正文

开阳南江:小匝道看大改革的破与立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华秋实。开阳县南江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山乡巨变。最实实在在的变化莫过于越来越便捷的交通条件带来的发展利好。


  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水运接驳等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而航空小镇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引来万众瞩目。南江将形成不断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便捷高速交通网络,区位优势更加显著。大交通助力新时代南江大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促进南江乡村振兴、富美乡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


  不用说贵州省首条城际客运专线贵开铁路将南江融入贵阳半小时经济圈,不用说新隆至田坎大桥联通开阳港通江达海,也不用说高速公路、航空小镇的方兴未艾让人欢欣鼓舞,光是云开高等级公路这条贯穿南江南北的旅游绿色通道的几个匝道,就足以见证南江乡在改革开放潮流中砥砺前行的洪荒伟力。随着南江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当初辖区只有南江、平山两个互通匝道的云开公路,增加了南江乡行政中心、苗寨村、毛家院村三处互通匝道。


  公路的匝道不是想建就能建的,也不是建了想开就能开的,其间的工程技术、地理环境、土地规划等系列硬性指标自然不用多说。为什么能增建匝道口,匝道口建成开放之后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匝道蕴藏着哪些大改革的破与立。由两处出口增至5处出口,体现了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深切关怀下,南江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乘势而上,凝心聚力促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矢志不渝谋福祉,以敢闯敢试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不懈奋斗的朝气,全力建设美丽南江、实力南江、诚信南江、和谐南江,努力开创新时代公平共享富美南江新局面。


  破桎梏,立形象,展出民生新画卷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2016年以前,云开公路从南江集镇擦肩而过,进出都得走乌当区马场匝道,对于经162县道往返开阳的车辆来说一步之遥的距离得绕行4公里,还时常遇上马场赶场天拥堵。打开这道一步之遥的“大门”,没有谁比南江人更加迫切。


  2011年6月,云开高等级公路取消收费改为二级公路;2012年8月,南江乡列入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2015年8月,南江乡升级为省级示范小城镇;2015年5月1日,贵开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小城镇匝道.png

小城镇匝道


  2014年12月开工,2016年通行,小城镇匝道的诞生注定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成为南江小城镇发展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江乡党委政府抢抓历史机遇,迎刃而上,积极进取,多方奔走协调,终于让开放的梦想变为现实。集镇匝道的开通,破除了交通桎梏,突破了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突破了狭隘的视野和畏难的心态,树立的是埋头苦干、干字当头的意识,树立的是大开放大发展,着眼长远、利在千秋的全局观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丰富美丽南江形象。


  2017年1月23日,南江乡重开乡场,八方宾朋、商客云集,沿街两侧的摊位摆放到了匝道连接口。首次开场交易额达60余万元。集镇开场近2年来,赶场总交易额保守在8000万元左右。由当初的20余户人家到现在常住家庭400多户,其中生态移民搬迁户196户,店面已有150余家,各种新业态欣欣向荣。门面租赁、超市、小吃、汽贸、物流等商业产业蓬勃发展。小而美、小而特、小而富的小城镇颜值、气质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大大改善,综合环境治理保持高位水平。


  “24集小镇·赶集开阳”唱响了永不落幕的农业嘉年华的动人旋律,让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打通产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集聚了人气,也凝聚起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从赶不起乡场到赶得起、赶得好,到改革创新落实“24集小镇·赶集开阳”特色赶集活动,开放便捷的交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集镇匝道承接着人来车往,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各种要素不断交融,带动新业态的培育、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


  开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南江分社存款连年增长已突破亿元。公共财政收入2016年960万元,为2011年的2.07倍,年均增长21%,2017年1089万元再到2018年1300万元的跨越。


  匝道打破了交通瓶颈,宛如扼住命运的咽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作为南江乡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示范小城镇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7年12月,贵阳市旅游公路环线开阳示范段建设工程在南江乡宣布开工,示范段长3.23公里,宽25米,起点为南江乡火车站临乌当区边界,终点为南江乡花桥边界,这是一条旅游路、生态路,也是产业路、致富路,更是民心路、共享路。


  匝道近接贵开城际铁路、贵阳旅游环线、云开公路,远辐贵瓮、贵遵等高速公路,将南江推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集镇匝道连接起南江发展动脉,连接起更广阔的世界,展现出一幅和谐美丽的民生新画卷。


  破痛点,立格局,打造富民聚宝盆


  位于曾经有“一里路三座桥、一里山三座庙、一里地三盐井”的洗泥坝坝子的苗寨村,有着打儿窝古人类遗址、洗泥坝山水田园盆地、红军墓、古盐井、数谷小镇、盐泉小镇、数谷农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旅游资源,人们慕名而来,听红军长征过苗寨的红色故事、体验传统的农耕文明、品味水东文化、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位于苗寨村的贵阳大数据人才培训中心。.png

位于苗寨村的贵阳大数据人才培训中心


  以前,苗寨村有绿水青山,有独特的优势资源,却迟迟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旅游资源富集,但推荐能力弱,知晓率、知名度低,接待能力差,到旅游旺节交通拥堵,交通分流率低,这一度成为苗寨村发展中经历的痛点。


  虽然云开公路从村委会门口经过,但依然没有改变苗寨坝子相对闭塞的状况,直至匝道开口之后打破了四面环山的闭塞。苗寨匝道一侧连接的是充分挖掘古盐井资源打造的集温泉、养老、养生及富硒农产品展示销售于一体的盐泉小镇,另一侧连接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苗寨组、下水头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下芭蕉寨等自然村寨。


  随着交通瓶颈的打破,大数据人才培训中心、数谷农场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苗寨。2018年,数谷农场、大数据人才培训中心投入运营,不仅成为贵阳市第九届旅发大会暨第五届农业嘉年华的分会场,还成为游客们打卡的热门景点。


  获2018年度省级 " 人文社科示范基地 " 称号 的“中国·数谷小镇”项目总投资约15.06亿元,用地规模约为200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19.25万平方米,建设期为2016年至2020年,共分四期建设,打造集人才培训、会议会展、温泉旅游、数字农业为核心体验的智慧旅游综合体。贵阳市大数据人才培训中心是中国数谷小镇项目首期工程,总投资约2.5亿元,功能涵盖会议会展、教育培训、农业大数据实景体验、IDC数据中心、VR教室等,可同时培训600人,年度培训15000人次。


  数谷农场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分为“一心五馆”两大部分。“一心”为E-Farm数字农业展厅;“五馆”为智慧农场、垂直农场、云端学院、火星农场和健康公园。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开阳数谷农场项目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在今年农业嘉年华举办期间,该农场预计接待游客54万人次,馆区综合收入可达2700万元。年均可接待100万人次,馆区综合年收入可达5000万元。


  苗寨匝道还与今年建成通车的苗典旅游公路相连,形成十里画廊旅游环线,与贵遵复线十里画廊站点快速连接,交通优势更加凸显。


  交通兴则百业兴。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当其时。苗寨村充分发挥以致富能人带动、专业合作社示范作用,成立了贵州苗寨工贸发展有限公司、开阳恒通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阳志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个集体经济组织,将全村土地进行流转,形成了云上人家茶旅一体化、枇杷采摘观光园、桃旅(李)一体化、盐泉小镇农旅一体化、中国数谷小镇旅游综合体的五大产业发展板块,引领村民实现投资转型、产业转型、身份转型、经营转型、收入转型、治理转型、环境转型、村民素质转型等八大转型,把苗寨村建设成为城市市民的“后花园”、农耕文明的“体验园”、民族文化的“观光园”、富硒农特产品的“采摘园”。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苗寨村由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华丽转身成为开阳“明星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14年达到20万元,2015年38万元,2016年50万元,2017年   元,人均收入从2012年7296元到2016年10900元到2017年12000元。全村3122人口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费用全部减免,由村统一缴纳。


  “我们要在全县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再过三、四年,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把苗寨村打造成开阳县第一村、公园村,让苗寨村人过上城市人一般的生活。”苗寨村党支部书记汪瞻华说。


  山顶是千亩茶园、山腰是万亩果园、山底是农旅一体的庄园、农场、温泉、小镇经济,开放的交通让苗寨坝子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聚宝盆,实现百姓富、产业强、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破自满,立新意,开拓农旅幸福圈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改革开放40周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云开公路地跨乌当区、开阳县,从小城镇擦肩而过。.png

云开公路地跨乌当区、开阳县,从小城镇擦肩而过。


  云开公路南江乡境内19公里5个匝道口,其中3个是增开的,覆盖沿线南江村、苗寨村、龙广村、毛家院村四个村。没有创新的发展理念就不可能有新增的匝道,就不可能有打破交通阻碍惠及一方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


  201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98亿元,为2011年的2.05倍,年均增长21%,2017年农业总产值2.4474亿元。


  2016年旅游总收入11.89亿元,为2011年的9.9倍,年均增长178%,2017年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


  2016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129元,为2011年的1.9倍,年均增长17%,2017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599元。


  从这一组数据清晰地再现了近年来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强劲势头之下,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充实,农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小匝道的建设也是南江乡全力推进大交通、大园区、大旅游、小城镇“三大一小”发展战略的政策落实。破解发展难题,敢破敢立,厚植发展优势,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开放包容的宽广胸怀、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亲商扶商的重商理念、实干担当的务实作风,着力营造宜商、亲商、扶商的营商环境和全民共享的优质公共服务。


  凭借交通的发展,成功引进了贵州红梦贵州红梦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众力军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四季硕果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硒香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产业支撑,促进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其中创新运用“三变”模式,努力探索“三变”改革“谁来变、变什么、靠什么变、怎么变”等问题的解决方法,助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采用“三改一留”模式(农民自有闲置房改经营房、自留地改体验地、老百姓改服务员、保青山留乡愁)打造“水东乡舍”项目,盘活农村闲置房、自留地,结合开阳千年水东文化、当地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及乡村资源加以改造、利用,为游客提供品质高、服务优、生态美的乡村休闲度假精品民宿。同时引进城市资源要素,促进城乡之间资源要素流动,相互吸引、补充,打破发展不平衡的壁垒,畅通乡村丰富资源信息孤岛,链接起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融合,让“十里画廊”乡村旅游景区向集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特色餐饮、养生养老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全域旅游度假区深度发展。实行“622”利益联结机制,让老百姓卸下“小农”的标签和负重,转换为“服务员”,轻松上岗,持有房屋分红、体验地收益、服务员工资、做饭等特色服务收益、农产品销售等多项发展红利,预计每年每户增收70000元。


  采用“政府+企业+村集体公司+股民农户”的模式,将25户困难户扶贫资金入股,村集体以集体土地入股参与分红,带动贫困户60余人到泡椒厂务工,每人每月收入2000元,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订单农业,泡椒厂按照保底价1.1元/斤全部回收,农户每亩收入可达3300元以上。


  农户将土地入股水上乐园,就地转移带动148人务工,其中63人为本村低收入困难群体,每人每月平均收入2000元。


  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农户”的模式,将扶贫资金和农户土地入股,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可实现年亩产收入30000元,远高于传统水稻油菜两季收入。实现带动30户低收入困难户增收,实现户年均收入3.5万元以上的可喜成绩。


  没有了交通的障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扎根南江,肩负起社会责任和改革重担。实体经济从弱到强、改革举措推陈出新,带动乡村旅游井喷式发展,为农旅一体化发展增加强大引擎,村美民富产业兴,开拓农旅融合的幸福生活圈。


  破枷锁,立担当,画出小康同心圆


  毛家院村独揽了云开公路两处匝道。在两处匝道附近,菌棒厂和泡椒厂、水上乐园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经历了春风行动、夏秋攻势、冬季充电,相互比拼,比贡献、比作为、比团结,解贫困之枷锁,啃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初,毛家院村被列为贵阳市20个特别困难村之一。在脱贫攻坚战场的大背景下,三家实体经营企业深耕在毛家院这个公路边的贫困村。今年泡椒厂带动73户农户种植彩椒400亩,以1.2元每斤的价格收购80余万斤,户均收入13150元;菌棒厂今年完成菌棒生产、冷库、烘干室等厂房建设1300平方米,建成生产大棚84个2万平方米,种植食用菌90万棒,年产值突破100万元。水上乐园传出新战报,开发出温泉水,新建游乐项目20余个,自5月26日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产值达到800余万元。


  低收入困难户杨长青通过自身勤劳努力,搞起大葱种植产业,13亩大葱长势喜人,通过危房改造政策入住新房。像杨长青这样通过一门产业脱贫的不在少数。辖区企业纷纷向贫困户劳动力抛出“橄榄枝”,实现家门口就业,拓宽增收渠道。通过开展果树种植培训、厨师培训等技能培训活动,让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毛家院新街。.png

毛家院新街


  匝道还与长14.5公里、宽6.5米的产业大道相得益彰,不仅极大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更是打破全村交通瓶颈制约,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为平衡全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配套。


  致富路也是产业路。通达的匝道也是脱贫攻坚的大通道。毛家院村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支撑,依托资源优势,整合涉农资金,狠抓产业培育,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拟建立富硒生态猕猴桃仿野生栽培示范基地200亩。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将辐射带动种植300亩,预计三年投产,初期亩产值1万元。另外引进贵州仙草农业有限公司,在卡木屯、中屯组发展中草药种植、研发项目。项目一期总投资1000万元,拟建成占地220亩的南江神龙崮园区研发中心,对土地、山林按照10年内平均每年每亩520元、125元的价格进行流转。项目不仅直接长期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个,还将引导村民种植药材,公司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管理指导和保价回购,帮助村民增加收入。此外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组织群众规模种植脆红李、黄蜡桃等经果林6000亩,以短养长种植大葱500亩、线椒100亩,牛腿南瓜400亩。


  全乡以毛家院村为核心,以村带乡,聚焦中央、省、市、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四个一万亩”与“十公里经济带”产业布局,以“三变”改革工作为载体,2018年全乡种植酥李、杨梅、柑橘等精品水果7308亩,茶叶3150亩,辣椒种植3000亩,南瓜种植1000亩,食用菌90万棒,彩椒500亩,其他蔬菜种植3000亩。


  以毛家院村的匝道为窗口,看到的是破除贫困枷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企业、政府及各种帮扶力量敢于担当,同心同德,同向发力,共同画好奔向全面小康的最大同心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把每个匝道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乡村振兴,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空间格局,与建设富美乡村、保护生态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思想再解放,对标再精准,改革再出发,作风再转变,让每一个匝道都实现最大的价值,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智慧的战略,将改革进行到底。(通讯员 范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