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贵阳>白云区 > 正文

改革开放建“仙界” 白云深处有蓬莱 ——白云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乡村变化

文/图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谭仕伦 见习记者 刘娟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魏野的一首《寻隐者不遇》让多少人对蓬莱仙境心生向往,而在贵阳市也有这样一处蓬莱仙界,恰巧正在“白云”深处。


  在这里,大片的花海芬芳弥漫,优美的环境,整洁的民宿让许多游客流连忘返。2013年,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并获得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15年,蓬莱仙界·休闲农业旅游区被评为国家级4A景区。2017年,牛场乡蓬莱村荣获“贵州美丽乡村推荐旅游目的地”称号。曾经的蓬莱村,房屋简陋,交通闭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蓬莱村跟着时代的步伐,一步步变成了现在的“人间仙界”。


DSC_8124.jpg

蓬莱村神农广场


  “富”美乡村,百姓钱袋鼓起来


  “旅游旺季的时候,我这里能来7、8桌的客人,一个人50(元),我一天就能有几千(元)的收入。”蓬莱村大坝组组长韩先勇笑着说。


  50多岁的韩先勇奔波辗转过许多行业,卖过豆腐和煤炭,开过摩的和货车,最终,还是在自家做起了生意经。2015年,蓬莱仙界依托贵阳首届农业嘉年华举行的契机,对沿线整体进行都市现代农业提升改造,需要流转村民土地,韩先勇带头将家中的8亩田地流转入股景区。从前土地种水稻、种玉米不过自给自足,现在每年都能领取土地流转租金,享受分红,还能在景区务工获得收入。


  2016年,在政府引导下,韩先勇改建自家房屋做起农家乐,借助景区人流量生意十分红火,即使旅游淡季,还有许多本地人纷至沓来,周末仍然预定不断。韩先勇还发动周边乡亲,带着大家一起在景区未征用的土地上栽种果树,允许游客进园采摘,既让游客们体验到真实的乡村生活,同时乡亲们也增加一笔额外的收入。


  现在大坝组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种植荷花、油菜、向日葵、香草及开发副产品(莲蓬、荷花、荷叶、莲藕等)收入、景区停车收入、村民就地就业等方式,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已达3.98万元,比过去的1.02万元增长近3倍。据统计,仅农业嘉年华活动期间,蓬莱村接待游客达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余万元。


  白云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积极引导培育专业合作社、成立旅游开发公司、组建电商协会等方式,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已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0万元的目标。通过一系列措施,美丽乡村示范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突破万元以上,连续四年增幅均超过10%。


  “学”美乡村,村民素质高起来


  2013年8月,“蓬莱仙界精品农家乐”培训班开班;2014年5月,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农家乐经营管理与旅游服务礼仪培训班开班;2018年9月,“蓬莱村中式烹调”培训班开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进一步提高蓬莱村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增强转移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以农村建档立卡户为重点,蓬莱村认真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为确保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蓬莱村村情,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导,针对培训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培训意愿,选择培训教程。通过课堂授课、田间实际操作、外出参观学习等培训方式,提高了农民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白云区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奠定坚定的发展基础。


  “今年光政府组织的培训就已经有两次了,加起来培训了近百人。”牛场乡绿丰开心农场农场主李健时常被邀请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教授农户关于果树种植、修剪、水果采摘等一系列专业知识。教授之余,李健的农场也会提供相关岗位帮助农户解决就业,实现增收,每年支出农户务工费用达12万左右。


  白云区坚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以农村创业就业提升计划的全面实施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在美丽乡村示范点村寨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农村全民教育提升计划的全面实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学习我践行”活动,以六个一百为载体,通过层层选拔、层层传播,全面打造我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建设。截至目前,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5000余人,举办农村劳动力专场大型招聘会50余次,惠及农民10000余人次。


  “乐”美乡村,社会和谐筑起来


  美丽乡村需要塑形,更要铸魂。这几年,蓬莱村在“乡风文明”上不断探索,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搬到全国“文明家庭”刘深灵家中,发挥乡村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村寨山歌文化传统,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内容编进布依山歌,采取包村领导上党课、文艺汇演、流动课堂、坝坝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干货、接地气,真正实现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使讲文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深入人心,成效显著。


  通过文明村寨创建提升计划的全面实施,深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和“星级文明户”、 “最美家庭”、“诚信农民”、“卫生清洁户”、“文明家庭”等各类创建活动,鼓励和倡导群众用文明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营造了良好的明礼知耻的浓厚氛围。


  同时,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升农村供养水平。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按“一村一格”与“一警两员三队”的要求,在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格警、2名社工,组建3支志愿者队伍,建立联防、联调、联治“三联”工作机制,实现紧急情况下联防报警户快速与组内成员的预警、联动。依托农村各类文化服务设施和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挖掘地方特色,支持美丽乡村示范点组建村级文体队伍。



  最“美”乡村,基础设施建起来

微信图片_20181026145507.jpg

蓬莱村阿所乡


  走进蓬莱村,看着道路两旁整齐划一的两层小楼房,房前屋后花木葳蕤,,三两个村民在中心街道旁的神农广场悠然漫步,这样一派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40年前那个破旧落后的小村庄可谓天壤之别。过去的蓬莱村,是一个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的小村庄。困苦的村民住着砖瓦房,一条条泥土路坑坑洼洼、破旧不堪,村子到县城每天只有一班车。


  如今,放眼望去,云程大道贯穿南北,连通着蓬莱与外界。当年的砖瓦房被楼房取代,黄泥巴小路被宽敞的水泥大道替代,数百盏路灯在道路两旁耸立,光纤、自来水、小轿车也飞入寻常农户家,蓬莱村民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一直以来,白云区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路、水、房、电、讯、寨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村寨内部卫生环境整治,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促使村居环境质量持续好转。通过市级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专项资金项目和农村绿化美化项目的实施,使配套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村寨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促进村寨整体面貌的提档升级。


  截至目前,白云区已经创建20个市级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打造了“蓬莱仙界·白云人家”七公里一线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


  接下来,将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突出特色的原则,立足现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元素、提升景区形象、招引各类人才和提升服务质量,逐步打造极具山水特色、蕴涵独特文化、富有文明乡风的“农”“文”“旅”一体化乡村,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让他们的钱袋子更鼓,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