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贵阳 > 正文

葡萄熟了农民笑 特色产业见成效

息烽县红岩村葡萄秋收小记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见习记者 高伟


  息烽县红岩村的秋天,一派丰硕的田野。果园里,葡萄架上挂满了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像一粒粒珍珠,紫里透红,放眼望去让人垂涎欲滴,“哈哈,又是一个丰收年啊!”红岩村支部书记穆元举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76829103221137840_副本.jpg

采摘葡萄


  息烽县红岩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量盛产葡萄,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葡萄地,为此,当地农民在自己红壤土地上种植葡萄也成了一种习俗。而曾忠群就是这个村的村民,也是葡萄种植户。


  “我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读大学,老二在家里读初中,每年的学费我们都承担不起,更别说生活了”曾忠群告诉记者。面临此情况,夫妻俩经常在夜里发愁。


  2016年之前,红岩村的葡萄只卖到1元1斤,卖不出去的就只能烂到树上,一个月的收入只有不到600块钱,因为红岩村的人力、物力、技术等问题,红岩村葡萄的发展频频受阻。


  “要想买个好价钱,就得从葡萄的质量下手”穆元举说。


  2017年,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农民合作社挂牌成立,村民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合作社反映,集中问题,然后政府有针对性的处理,做到了“村社合一”,曾忠群听到此消息,开始积极加入合作社。村民们自己做了领导者,也就有了生活的干劲儿。


  有了文章框架,就要填文章内容,2017年根据“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红岩村深入挖掘葡萄文化,打造“红壤碧珠”文化品牌,同时,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开始下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会,一对一开展工作,教村民们如何更专业的种植葡萄,葡萄的产量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也就增加了。


  有了这么好的基础条件,曾忠群一家有了生活的“奔头”,政府送来的肥料和专业的技术指导,也使葡萄的种植迈上了新台阶。


82262293934714010_副本.jpg

打包装箱


  “产量是增加了,可怎么销售出去呢?”想到这里,书记穆元举的脸上显得有些凝重。


  今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红岩村开始对接企业,负责专门的批发,同时设置不同的点,从采摘到装箱,从装箱到拉出山,形成了“一条龙”式服务,使村民从家门口就能把葡萄卖出去,减少了农民的成本。目前,红岩村已经和10家企业签订了合同。


  “企业是一直来批发吗?有没有断过的情况?”


  “没有,这些企业是一直在的,有多少就批发多少。”穆元举告诉记者。


  今年,曾忠群家的葡萄以每斤2.2元的价格批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6700元,夫妻俩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忙得热火朝天。


855553237795420174_副本.jpg

打包运往酒庄


  不仅如此,红岩村还对接了另外一条销售渠道,在政府的带领下,通过招商引资政策,贵州红岩生态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了葡萄的另外一种形式的收购。


  “我们以两块钱一斤的价格收购,用于酿葡萄酒,主要收购的就是村民们批发出去剩下的葡萄,这样,村民民的葡萄又不会浪费”贵州红岩生态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会主席马娟告诉记者。


  “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帮助,今年,我们家不仅在葡萄的售卖上收益颇丰,还有了工作,我和丈夫两人都在酒庄上班,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挣钱,一年都闲不住”。曾忠群指着葡萄架说。


  近年来,各级政府紧紧围绕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生产的产业结构,现已形成葡萄规模化种植基地,从种植、收购、等已形成完整葡萄深加工成葡萄酒的产业链。


  截至目前,红岩村共种植葡萄3000亩,今年收成1500万斤,助推40%贫困户脱贫。


  “我们接下来继续加大葡萄的种植面积,让家家户户都能参与其中,享受葡萄带来的成果,让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穆元举说,只有村民富起来了,红岩村才能富起来,要想脱贫,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