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纳雍县 > 正文

万伦辉:用拐杖打开致富大门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见习记者 周恩宇

  初见万伦辉,他正拄着拐杖往外赶,去看益新村的产业基地,他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每天都得看一遍,这样晚上才睡得踏实。


  万伦辉,现任纳雍县化作乡益新村的党支部副书记,1987年参加工作,199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人。30余年来,一直担任益新村村干部,先后担任会计、村主任、村支部书记、民生监督员、村支部副书记等职。用万伦辉自己的话说:“我就是村委的‘老果果’了,从来就没有离开过”。


  益新村村民李尚益这样形容万伦辉:“我一个人说万支书好,那不叫好,但是大家都说万支书好,那万支书就是一个好支书,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支书”。

微信图片_20190826181519.jpg

拄着拐杖工作的万伦辉


    种得一山树 保住村民粮


  益新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面环山。早年,一到雨季,山上就会滑下大量泥土,将老百姓的庄稼压到。万伦辉仔细分析情况后,与其他村干部商量,决定发起护林工作。1996年,在多次争取下,得到了林业部门及相关单位的支持,由政府出苗,老百姓出力,老百姓自己种自得。得到支持后,万伦辉带动其他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经过多方动员,村委和老百姓共同努力,最终益新村完成了护林的这一工程,种植柳杉860余亩。“自完成这个工程后,益新村就没发生过水打沙壅现象,庄稼再没受到流沙损坏。”万伦辉笑着说,现在老百姓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修通村里对外路 致使拐杖傍身旁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也造成了益新村的交通极为不便,用当地村民的话说,别说汽车了,马车都不能过,交通基本靠腿,沟通基本靠嘴。这样的交通状况就意味着修路成为了益新村走出大山的第一步。2000年,万伦辉组织了益新村有威信的寨老进行商议,准备修路。据万伦辉回忆,修路最大的难点是土地问题,在规划好修建路线后,村支两委经过商议,实行承包制,每一段路的土地都有村干部和寨老承包说服,通过出钱或土地调换方式,最终修路工程得以启动。启动后,以村民自认路段方式,人工挖掘。其间,万伦辉及其家人主动认领挖掘困难的山地路段,每天休息时间少,劳动强度大,路挖通了,万伦辉却留下了一身劳伤病。

  

  因为泥泞路的原因,下雨后对路况造成一定阻碍,往后几年,万伦辉都会组织村民护路,并每一次都会冲在第一。此外,村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万伦辉亲力亲为,对他的病来说是雪上加霜,2011年,万伦辉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在床上待了三个月,经过多方治疗,方可拄拐杖下地,之后便又投入工作。

2016年,在政府支持下,益新村的路全部打成了水泥路。“万支书这十几年的工作没白做,以前到镇上赶场来回要走几个小时,现在坐车十几分钟就到了,方便了我们老百姓。”村民曾真华笑嘻嘻地说。

微信图片_20190826181530.jpg

万伦辉仔细察看益新村的银杏种植基地


    带头致富获信任 成为村中“小银行”


  万伦辉担任村干三十余年来,就积极探索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途径,早前鼓励村民养猪养牛,哪家想扩大养殖规模却资金不足的,万伦辉就想方设法为其筹集资金,助其发展。在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万伦辉和其他村干部多方考察,结合该村条件,因地制宜引进产业。目前,在相关部门支持下,益新村建立养蛙基地占地6亩,养殖黑斑蛙80万只,石蛙1500只,银杏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000亩,养鹅基地占地5亩,养殖种鹅2000只,这些基地除了付给村民土地流转费外,还可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另外,贫困户可参与二次分红,总得覆盖了贫困户120户,477人,实现人均增收1200元。


微信图片_20190826181539.jpg

  万伦辉察看益新村养鹅基地


  万伦自豪地说:“我自任职以来,最大的荣幸是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2015年,化作乡信用社为万伦辉办理了一个可以存款、取款的手续后,每天都有人来存款、取款,资金从未丢失。“万支书是我们村里的‘小银行’,我把娃儿打给我的生活费和养老金都存在了万支书这里,想用的时候再过来取,既方便了自己,还可以得点利息。”年达65岁的村民陈金香说道。


  万伦辉30余年的工作得到了组织和村民的肯定,多次被化作乡党委、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干”,2007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作为村干部不是想着自己怎样发家致富,而是要想着怎样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万伦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