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电网改造照亮农家

  山歌传递农网改造好声音(刘定琴  摄)

  

  从1999年到2019年,纳雍县勺窝镇联新村余德珍一家三代对农网改造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现年80岁的余德珍记忆里:以前,村里人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从堂屋端到厨房,要用手遮着,生怕被风刮灭;吃完晚饭,大家只能围坐在一起摆龙门阵,天一黑各自回家;一到秋天,就要将一年的点亮滑竹准备好,屋梁上挂的全是点亮用的杂树杆子;要过年了,得提前一个月排队借磨磨面借碓舂米,晚上点着煤油灯干活……


  1962年出生的余虎,是余德珍的大儿子。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余虎在云南跑生意,看见外面农村有电灯亮、有电视看。回到村里,家家户户却还是点煤油灯,生活十分艰辛,余虎心里不甘。有一天,站在村口,一股倔劲上来了,嘴里蹦出两字:“架电!”


  “村里三户人家合伙凑一棵木电杆,横担用木棒铁钉固定成三角形。”余虎说,乡亲们经过辛苦努力,才把电线从十多里远的吊水岩电站接过来。然而,由于电杆、横担都是木制的,电线有的破股,刮风下雨总断电。


  2000年,第一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在这个小山村开始施工。木电杆就要变成水泥电杆,随处可见村民协助施工队用马车拉运材料,用绳子抬运电杆,吆喝着拉送电线和架设线路的场景。好几户人家都主动砍树,给即将架设的电线让出一条通道。有的老乡还送来茶水和煮好的土豆给施工人员解渴充饥。


  “当时就想,电改造好,就可以安心看电视了。”说起当年踊跃参加劳动的初衷,余德珍的孙子余勇笑了。一期农网改造时,他只有10来岁,出于对电的渴望,他铆足了劲干活,从不偷懒。“那时电视机里正播放《西游记》和《笑傲江湖》,总担心电压不稳会影响看电视。”


  2005年,勺窝镇迎来了第二期农网改造,一个村安装一台变压器。


  随后,电网改造工程越来越多,电杆越来越高,电线越来越粗,变压器也从1台增加到现在的4台。


  “今天,我们的电网全部改造好了,不但照明足,动力电也架进了村,用电不用再错峰,开个机器也不再顾虑电不够用。”看今朝,余德珍脸上溢满笑容。


  跨世纪的农网改造,不仅改变了乡村面貌,也带来了幸福生活。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毕节市供电局累计投资近60亿元,普及农村用电设施,完成了“小康用电示范县”建设,实现农村机井全部通电、自然村通动力电全覆盖。


  如今,毕节推出的用电“三零服务”(用户业务办理“零上门”、用电报装“零审批”、业扩报装“零收费”),让群众更贴心、更省心。农村用电真正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跨越。


  20年筚路蓝缕,万家灯火照乌蒙。截至今年9月,毕节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797%,户均配变容量1.86千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