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牛”产业点燃红日子

  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深秋的独特魅力。11月6日,从赫章县城去往珠市乡的途中,雾蒙蒙的天空下着毛毛细雨,被洗净灰尘的红色枫叶,颜色愈加艳丽。


  一路上,气温再低也阻挡不住一个个赶着牛上山的村民的步伐。看着一头头膘肥体重的牛羊,村民心里的愉悦溢于言表。那些牛的背上,“驮着”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走进兴山村肉牛养殖基地,右手边的活动板房里,干完活的周训军正和大伙围着火红的电炉摆龙门阵。


  周训军是兴山村兴山组人,今年48岁,2018年5月来到养殖场上班。在来养牛场上班前,周训军都是在工地上打零工,有一天就做一天,经常到处跑。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因为常常日晒雨淋,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吃不消。家里还有2个孩子在上学,压力很大。


  “那时候,一家人都是靠低保生活的。”周训军害羞地说。


  提起来养牛场上班,他嘴角舒展开来:“还是现在的政策好,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上班不用到处跑,也不用淋雨晒太阳,每个月就能拿3200元的固定工资,真的太感谢党和政府了。”


  “大的孩子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三,每年有4500元的教育补助。每个月,光打生活费给他就行。”他说,“要是在以前,每个学期开学时,都是最困难的时候,孩子们要交学费,我们就找东家借一点,找西家借一点,亲戚都被借怕了。”


  他随手拿起一把草喂给牛后,自豪地说:“来到厂里上班后,去年年底我家就摘帽了,不会再被别人说是贫困户了。”


  交谈中得知,周训军用5万元特惠贷入股了养殖基地,每年分红6668元。还把自家的4亩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每亩一年500元。此外,他还在边角土地上种了3亩牧草,卖给养牛场做青储饲料,400元每吨。


  一年下来,光这部分收入,周训军一家一年收入近4万多元。


  在脱贫攻坚战“打”得正酣的赫章大地上,各项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当然,珠市乡兴山村也不例外。像周训军家这样的,在该村还有很多,他们自己发展产业、在合作社务工、在工厂上班……每一笔收入,都比过去翻了几番。


  为扎实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珠市乡结合实际,深入调研,抢抓恒大帮扶赫章机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选择在兴山村兴山组养牛点养殖792头,带动贫困户264户。每头牛10800元,其中县级补贴2000元,恒大帮扶3240元,贫困户出资5560元。


  建立珠市乡肉牛养殖基地后,引入四川古蔺荣发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与赫章县珠市乡兴山扶贫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同合作经营,养殖西门塔尔792头,覆盖贫困户264户792人,贫困户每年每头基础母牛可分红1112元。


  养殖基地项目采取“5321”养殖扶贫新模式链接贫困户,即每户贫困户贷款5万元入股到公司,5万元中16680用于购买3头能繁母牛,每年按20%固定分红,收益3336元,剩余33320元按10%固定分红,收益3332元。贫困户每年共计分红6668元,分红3年。目前,已兑现分红资金283户143.37万元(其中:以那村102户贫困户不涉及特惠贷贷款,每户直接确权2头牛,每户每年分红2224元,确权期3年,已兑现分红资金226848元)。


  养牛,需要牧草,按每头牛每年喂牧草4吨、每亩产牧草4吨计算,需种植牧草792亩。


  看准机会,该村“两委”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发动农户种植青贮玉米,由公司与农户订单收购,以400元每吨收购,每亩为农户创收1600元,每年为珠市乡辖区群众增收126.72万元。


  据该村副主任王权介绍,该村下坝组的韩贤义,就把自家的7亩土地流转种植牧草,每年收入1万多元。此外,他也通过特惠贷政策,入股了5万元,每年也可参与分红6668元。


  “他家人口较多,以前到处做工赚的钱,还不够全家人吃,更别提有个小灾小病的,孩子们上学,也是全家面临的困难。”王权说,“养殖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村民们发展产业,还提供了一年四季都有的务工机会。像韩贤义这样的村民,参与牧草种植、除草、施肥、收割等工作,每天务工费也有80元。”


  目前,户户有产业覆盖,户户有增收项目,有效助推脱贫攻坚。“现在政策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村民们纷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