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时代枝头的“一滴露”



  合作社饲养的可乐猪



  张建国在清扫猪圈



  张建国妻子在准备喂猪的猪草





  可乐猪原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个人的生活如果简单起来,割草、喂猪两件事就够忙活一辈子。


  赫章县可乐乡春乐村的张建国就是这样一个生活简单的人。


  7月31日清晨,张建国背着背篼到后山30亩连片的苦荞地里收割荞麦穗子。因为干的时间长了,张建国的手脚非常利索,一会儿功夫,便装了满满一篼,“120斤,应该够了。”


  像这样的劳动,张建国和妻子每天要重复两次,每次要装满4背篼背回家才罢休。一年四季,雷打不动。


  “这个季节的荞子是最好的,里面的浆很饱满,蛋白质含量高,猪吃了长得好。”如果把37年的人生做成年鉴,张建国的经历只需简单地划分为两部分:1998年以前,读书,入伍;2000年以后,退伍养猪。


  退伍后,为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正在读书的妹妹,张建国回到老家可乐乡可乐村中寨组养了5头杂交猪。因全乡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猪市包”就在家门口,张建国小本经营的养猪之路顺风顺水。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张建国因不懂科学养殖交了高昂的学费——由于杂交猪市场不稳定,扩大养殖规模后猪崽卖不出去,只得运回家关在圈里,因密度过大闷死了大半。张建国自嘲:“这是跟着全球金融危机赔了10万块钱。”


  当过兵的人都有一股子韧劲儿,张建国也不例外。吃了“大亏”后,张建国通过买书、上网等学习方式恶补养猪技术。2009年,他举债10万余元,准备东山再起,并把猪种换成了市场价格更为稳定的可乐猪,决定在当“猪倌”的路上勇往直前。


  这一次,张建国的锲而不舍获得了回报。一次偶然的机会,湖南客商到可乐乡品尝到了可乐猪肉的美味后,主动与张建国签下了订购协议。接下来的3年里,有了稳定的销路,张建国的养猪事业越来越红火,成了当地屈指可数的养猪大户。


  “这里要建考古遗址公园,你的养猪场要搬到其他地方才行。”2012年,正当张建国准备大干一场时,乡政府工作人员动员他把养猪“根据地”搬到春乐村。


  对于这种大伤“元气”的搬迁方式,张建国没有拒绝。他铭记:军人向来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退伍了也要支持地方发展;作为一名老党员(当时30岁的张建国已有12年党龄),必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尽快搬迁。


  溪水潺潺,绿树成荫,鸟啼蝉鸣惹人醉。让张建国没想到的是,新养猪场竟然可以选址在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这让他高兴了好一阵。


  很快,能容纳300头可乐猪的养猪场建成使用,“嘴上三道箍,额印八卦图,脚上穿套鞋”的可乐猪在春乐村喝起了山泉水,过上了惬意的生活。为保证猪肉的品质,张建国还和妻子一起在养殖场后山种起了苦荞麦、萝卜和小瓜,定期把猪拉出来放养,让猪吃上“生态饭”,长出“健美肉”。


  志同道合者,同舟谋大事。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在科学养猪的同时,张建国还与李占军、薛占峰等5人一起成立了可乐猪原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的6名股东中,党员就有4人,他们义不容辞挑起了带动村民养猪致富的担子。大家商议:把圈里的小猪崽做好防疫后发放给有养猪意愿的农户,并按照市场价回收、销售;付不起猪崽钱的农户,可先领养,销售后再付本钱。


  发展至今,合作社已带动农户20余户,其中贫困户18户,一头猪可帮农户增收3000元左右,更加坚定了大家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我从养殖场领养了2头猪,他们还教会了我防疫技术,加之平时还在周边打点零工,手头宽裕多了。今年,圈里的猪已从2头变成了5头,我还把家里的土墙房翻修成了平房,亮堂堂的住起来舒服。看来,只要肯努力奋斗,没有过不去的坎!”贫困户李忠建说。


  因为带动作用明显,2016年,可乐猪原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赫章县关工委、可乐乡确定为“青年农民养殖基地”。


  行百里者半九十。


  年轻的“老党员”张建国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如今,他还在圈舍附近修了化粪池、沼气池,发展“循环经济”,想将简单、美好的事业一直进行下去……


  如果把整个乌江流域比喻成一个草原,那么位于乌江北源六冲河上游的春乐村只是草原上的一棵草,张建国的故事,只是草上的一滴露珠。正是有了像这样的“一滴露珠”,把我们整个脱贫攻坚产业折射得鲜亮而明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