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重访乌江丨继往开来,“古夜郎”成了可乐乡最亮的一张名片

  人是离不开水的。因为水既哺育了人的生命,又孕育了人类的文明。赫章县可乐乡的夜郎文化也不例外。历经千年沉浮,当地的建筑日新月异,人们的衣着打扮也与时俱进。

  生生不息的流水穿越古今,几多恒久如初,几多急剧变化。



  扎洛沟汇入六冲河(辅处乡与可乐乡交界处)

  六冲河从辅处乡兴旺龙井发源后,平静慵懒地淌到四周群山拱卫、中间为平整坝子的可乐乡地界上,与境内的麻腮河成“人”字形交汇。随着水流的“长大”,六冲河变得像一位温婉的年轻母亲,供可乐儿女繁衍生息,并“帮忙”造就了夜郎文化。



  可乐遗址石碑

  可乐古语称为“柯洛”,彝语称可乐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据彝文古文献记载,古夜郎时期能称为“倮姆”的,有成都(勒姑倮姆)、重庆(储奇倮姆)、昆明(勒波倮姆)。据《彝族源流》《夜郎史传》记载,可乐为夜郎古国鼎盛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考古成果显示可乐遗址是古代夜郎国的重镇,同时也是汉王朝控制西南夷的重要据点。

  岁月变迁,古夜郎已然成为美好的回忆。



  可乐锅罗包

  乡政府院坝对面的锅罗包,因在空中俯瞰形似一口大铁锅而得名。“锅”的边沿,相传是夜郎王调兵遣将的点将台,沿着新铺就的地砖徒步而上,还真有几分一呼百应的意思,六冲河的优美身姿也一览无余。如今,当地人常登高到点将台远眺,“头顶蓝天白云,脚踩秦砖汉瓦”,追忆六冲河水在这里滋养出的繁荣。





  可乐秦砖

  资料显示,上世纪中叶开始挖掘以来,至2000年为止,考古工作者在可乐挖掘汉墓,共发掘古墓葬380座,古遗址375平方米,出土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各类文物2400余件,极大地丰富了贵州夜郎地区青铜文化内涵,同时对探索夜郎文化与滇文化、巴蜀文化以及汉文化的关系也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赫章可乐墓群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同年国务院批准可乐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获全国十大考古基地,可乐遗址、古墓群被称为贵州考古发掘的“圣地”,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

  阔步向前,古遗址上开启崭新生活。





  可乐“猪市包”

  7月31日,记者走在可乐乡的大街小巷,到处都透着古老而新鲜的气息,上个世纪可乐片区的粮管所就是在汉代古墓群的地面上建起来的。而在可乐老街(现为可乐村中寨组)一处名为“猪市包”的地方,至今仍是牲畜交易市场。听“老土著”讲,从清朝开始,因村民长期在这个山包上交易牲口,遂取名“猪市包”。沿袭至今,每逢农历三、六、九日,村民便早早吆着家里的猪、牛到这里抢占有利地形,随时准备进行交易。从黔南州独山县嫁到可乐的莫明燕说:“逢年过节,这里人山人海,很是热闹。”如今,镌刻着“猪市包古墓群”的石碑藏在了苞谷林里,除非有人专门来寻它,才能一睹真容。

  继往开来,“古夜郎”成了可乐乡最亮的一张名片。



  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建)





  可乐博物馆(在建)

  2010年10月,“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建设,可乐乡党委、政府抢先下“快棋”,从穿境而过的六冲河引水建造了可乐湖。湖畔,太阳广场、博物馆相继拔地而起。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太阳广场上的十二生肖铜像格外吸引眼球,广场中央的地面上便是赫赫有名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庄严肃穆;傍晚,太阳广场成了老年人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了孩子们娱乐的理想之地。



  可乐太阳广场



  可乐太阳广场十二生肖铜像



  可乐太阳广场太阳历

  可惜,曾经赫赫有名的可乐,如今依然处于“藏在深闺”状态,而曾与之比肩的成都、重庆、昆明却摇身成了省会城市或是直辖市,不可同日而语。近年来,可乐乡党委、政府积极打造“神秘夜郎·魅力可乐”旅游品牌,寄望于“昭(昭通)——黔(黔江)”铁路、财铁油路(赫章县财神镇至铁匠乡)建成通车后,进一步向外界揭开古夜郎的神秘面纱,展示可乐的魅力,并将它带到美好的明天。



  可乐境内麻腮河汇入六冲河

  岁月悠悠。孕育了夜郎文化的六冲河依然选择不紧不慢地流淌,浸润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让这里的每一颗心都安静下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