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14年后的今天,记者重访毕节市境内最大河流乌江北源六冲河

  手捧毕节“母亲河”的源头活水

  傍晚,一阵呼啦啦的山风从辅处坝子方向往兴旺村呼啸而来,兴旺小学对面馒头状山包上的树叶摇头晃脑,沙沙作响,本来明晃晃的天空随之拉上了黑沉沉的晚幕。很快,一阵阵瓢泼山雨在晚风鼓噪下层次分明地上演,雨声仿佛古筝弹奏出来的一圈又一圈音波。眨眼功夫,与财铁油路(财神镇至铁匠乡)并行的河道便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全然不顾白天一直保养着的温润如玉的雍容。

  河道里的水有一部分是从山包脚下的井里涌出来的,当地人称兴旺龙井。这口看似普通的井,因井口后方的“乌江源”三个朱红大字而注定不平凡。确切地讲,兴旺龙井只是气势恢宏的乌江南、北两大源头的北源,也是乌江最大的一级支流、毕节市境内最大河流六冲河的发源地。

  7月29日,记者到赫章县辅处乡兴旺村实地踏访发现,井有两口,一大一小。大点的井口被新砌的石阶埋在了下面,只见清澈的井水从石阶四面源源不断向外涌出;小点的井口则裸露在外,汨汨冒着水。听当地村民讲,井水一年四季不会干涸,源源不断,夏天清凉,冬天隔十几米远都能看见从井里冒出的腾腾热气。

  正是这普普通通的两汪井水,敲响了乌江北源六冲河美妙乐章的第一个音符。

  正是这平平常常的两汪井水,留下来乌江北源六冲河百里之行的第一个脚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扛着摄像机、照相机、航拍器等现代设备慕名而来,记录乌江从一汪清泉变成浩荡大河的历程。他们围着井口拍了一遍又一遍,倾听村民一遍又一遍地讲述兴旺龙井的故事,但大家都不觉得厌倦,乌江源头,就像是一部传世巨制的开篇,令人神思跌宕!

  在当地众多讲述者中,与新中国共同成长,从辅处乡教育站站长退休的77岁彝族老人罗启华的讲解最让人信服。虽已年逾古稀,罗启华仍然步履矫健,每天坚持戴着遮阳眼镜沿着财铁油路到乌江源散步。遇到踏访乌江源的外来人,他便每每如数家珍地打开话匣子——

  当地人也称兴旺龙井为“阴河”(即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伏流),井水是从馒头状山包里冒出来的,哺育着全村汉、彝、白、苗、布依等民族2000余人,是全村的“母亲泉”。在半山腰上,有一个斜口的山洞可以进入“阴河”。据传,洞里有许多失明的白鱼,还有一种披着五彩鳞甲叫不出名字的鱼,一些不怕事的村民捞了井里冒出来的鱼回去吃,就生了一场大病。从那以后,虔诚敬畏自然的村民每年都要祭祀龙井,这种习俗沿袭到今天,而贡品如今已简化为只需鸡蛋就行。

  在罗启华引导下,记者来到了被柞子树、杉树重重包围的长满青苔的洞口,从“阴河”里吹出的阵阵凉风令人感到盛夏的燥热全然消散。1957年,还在赫章县城读初中的罗启华就曾跟随县水利局的工作人员打着手电筒、壮着胆子从洞口进入“阴河”,下到约20米深处,河水便跃入眼帘,纵使在10多个电筒的灯光照射下,仍看不见“阴河”的边际。自那以后,再也没人敢进洞内寻秘。

  出于保护乌江源考虑,乡里引进企业于兴旺龙井修了一个水池,并用水泥和石头砌了一个引水渠,井水便顺着引水渠流入河道。兴旺村村“两委”则利用“十大员”就业扶贫机制,聘请苗族贫困群众王正高作为护河员,每天对兴旺龙井及河道进行巡视,定期清理池里的青苔,党员、寨老及龙井旁的住户也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守卫“母亲泉”。彝族村民罗孝松说:“平日里,大家看到牲口在井水旁边转悠,马上把它赶跑,就连鸡、鸭、鹅都不能靠近,因为全村人就望靠它生活,不能让它受到一丁点儿污染。”

  静静伫立在兴旺龙井旁的《赫章县辅处乡乌江北源公示牌》显示:乌江北源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分段,自赫章县辅处乡兴旺村乌江北源起点,途径辅处乡兴旺村、营塘村,然后流入赫章县可乐乡丰收社区。

  从六冲河全段来看,河水向东流入可乐乡境内后,与麻腮河交汇,一路浩浩荡荡向朱明镇进发,在罗州镇与双坪乡流来的另一股支流交汇后,直下赫章县城,流入赫章县古达乡水营村刹界河,与野鸡河汇合后告别赫章,流经七星关区的边缘,进入纳雍县境后便称为总溪河。经大方、织金、黔西三县后,与乌江南源的三岔河交汇,最后汇入乌江。从这个角度讲,乌江北源和它的干流六冲河,才是黔西北大地上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

  7月30日,雨过天晴,雨水洗过的空气格外清新,兴旺龙井旁的树林在阳光的照射下比昨天更加葱郁,河道的水流量因暴雨陡增。总之,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但兴旺龙井并未因滂沱大雨而改变个性,任由风云变幻,一如既往慢条斯理地涌出清亮的井水。或许它知道,作为毕节市水源保护区,作为黔西北的“母亲河”,作为乌江北源,气定神闲而心怀远方才是该有的姿态。

  至此,记者重访乌江,聚焦六冲河发展变迁的序幕就此拉开。

  编者按:

  14年前的夏天,毕节日报社策划实施了大型采访活动《乌江纪行》,从自然、人文、历史、经济等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乌江中上游毕节区域干部群众践行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的动人画面,挖掘出大量不为外界所知的山水人文故事珍闻。

  河水汤汤,其流脉脉。

  14年后的今天,毕节日报社的高大涛、张华顺两名记者秉着锻炼“四力记者”的目标、助力建立“四全媒体”的责任,重访乌江最大的一级支流、毕节市境内最大河流乌江北源六冲河,并以此大型系列融媒体报道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国庆即将来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热潮掀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批示精神,记者围绕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主题,走遍了乌江流域的赫章、七星关、纳雍、大方、织金、黔西6个县区,用深入的笔触和用心的镜头,记录发生在黔西北这片热土上的精彩瞬间和美好片段,讴歌新时代,记录新征程。

  这是一次对昔日产生重大影响的《乌江纪行》的致敬和回望,更是一次从试验区到示范区衔接时期的观宏与见微。我们这次展现的,正是一个怀着初心走向梦想的毕节的生动写照。

  本平台从今日起开辟“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看变迁”栏目,以全媒视角刊发《乌江北源六冲河纪行》,敬请读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