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黔西县28个乡镇(街道)种植的6.3万亩红缨子高粱,陆续成熟收割

  今年以来,黔西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大力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引进龙头企业实施订单农业,配套做好产销对接、利益联结等工作,有效带动群众种植酒用高粱,以此助力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近日,记者在黔西县采访时看到,全县28个乡镇(街道)种植的6.3万亩红缨子高粱陆续成熟收割,群众丰收的喜悦与“涨红了脸”的高粱构成一幅完美的秋景图。

  企业带动 订单发展 群众吃下“定心丸”

  

  为有效将群众组织起来,提高种植水平和抗市场风险能力,黔西县组织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改变龙头企业流转土地自种自收的独家经营方式,发挥龙头辐射作用,带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广泛参与高粱产业发展。

  今年年初,在县委县政府统筹安排下,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与县粮油购销有限公司、世纪特需商品(贵州)营销有限公司、金沙伍龙悟之蕴有限责任公司、遵义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县内外企业或个人合作,在全县发展高粱产业。涉及高粱种植的村(社区),合作社均参与其中,并在企业与农户中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由合作社与企业签订种植订单,按照“产多少收多少”的原则,由企业采取保底价方式收购,其中干籽粒保低价为每公斤6.4元,鲜穗子保低价为每公斤2.6元,若市场行情上涨,订单农户在交售公司先期提供种子、肥料等折抵数量的基础上,可按市场价出售,或由公司按市场价予以收购,以此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订单签订有效改变农户自种自销传统模式,切实解决“种出来销售难”问题。

  “说句实话,订单农业是群众最信任的发展产业方式。我们太来乡独山村种植高粱500亩,多的一户人家种有二三十亩,收入有一两万斤,及时出售就有几万元收入;如果不靠订单卖出去,自产自销打粑粑、磕面,恐怕要让一家人吃上若干年。”太来乡独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健说。

  据了解,今年黔西高粱生产实现订单合作全覆盖,生产环节由合作社组织生产,收购环节先由合作社组织向农户收购,再由合作社统一交售给相关企业,既方便农户又节省企业回收成本;既解决了广大农户销售难的后顾之忧又解决企业不能直接参与生产的难题,实现农户与企业双赢目标。

  收购灵活  付款及时 高粱变成“金元宝”

  记者了解到,该县之所以选择5家龙头企业(公司)参与订单高粱种植,其目的就是通过对比竞争,充分保障群众利益实现最大化,让企业之间形成“比学赶超”氛围,谁的服务质量好、信誉度高,选择与其合作的群众就多,反之,则可能被群众淘汰。

  多家龙头企业入行参与,就会结合群众所急所盼帮助解决难题。有的公司过去一度只收干籽粒,现在变收干籽粒为收生鲜穗。其目的就是帮助群众解决高粱成熟期山区多阴雨气候造成高粱籽粒发芽、霉变和霉烂的困惑。据了解,部分企业改变收购方式,由企业自备烘干设备,高粱成熟后从农户手中收购生鲜穗子,再自行加工烘干成成品,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有效解决成熟期因遇多雨天气导致损失等问题。比如,世纪特需商品(贵州)营销有限公司等企业均按每公斤鲜穗子2.6元的标准向种植户收购高粱生鲜穗子。

  高粱丰收后能否及时“变现”?群众极其关注。过去,因存在个别回收企业或个人向种植户先打白条、预约付款,给种植户造成心里担忧,一方面是部分农户急需用钱,另一方面是种植户担心辛苦钱拖到猴年马月之后才能到手,更担心的是在企业长期拖欠中打了水漂。

  年初,在签订高粱种植协议时,全县5家订单企业就承诺高粱收购时所交售高粱实行全额现款支付,否则以违约处理,为此种植户满心欢喜,更加增强了种植高粱的信心。

  按平均单产350公斤/亩计算,预计全县今年高粱产量可达2.2万吨,高粱商品籽粒以单价6.4元/公斤计,年产值1.4亿元左右,扣除成本,可为农户增收0.9亿元,涉及农户14113户61658人,惠及贫困户3870户13953人。

  收益明显  群众积极 产业发展“新支柱”

  黔西县近年来高粱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得益于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我们与金沙县毗邻,近年来金沙县农民依托与茅台集团合作,大力种植发展有机高粱。高粱已成为当地主导产业和致富支柱,我们地理环境与金沙差不多,发展高粱产业有基础。现在太来乡已发展高粱3000多亩。”太来乡副乡长王嘉告诉记者。“增收账是群众从具体实践中算出来的,种高粱和种苞谷所付出的劳动成本和劳动强度差不多。种苞谷每亩产800斤,按现有市场价每斤1元算,每亩产值就800来块;种高粱每亩产600至700斤,就按现行每斤3.2元,效益是种苞谷的两倍多,再说现有龙头企业作后盾,只要群众按种植规范保证品种质量,根本不愁销路。”该县农业农村局选派到太来乡独山村任第一书记的何杰说。

  太来乡独山村坝子组村民顾英凯,2014年精准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管理。近年来,在党的扶贫政策引领下,依托“特惠贷”发展猪牛养殖的同时,在合作社引导下流转土地种植20多亩高粱,配套购买了两台加工农机具,计划明年还将扩大高粱种植规模。该县铁石乡分管负责人杨廷贵告诉记者,全乡把高粱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采取干部包地块带农户等方式,率先在两个社区一个村发展群众建高粱种植示范样板点,当初采用直播方式,出苗率不高,后改用育苗移栽方式,现在群众反映不错。铁石乡慕老坝社区居民梅桂发,去年在邻近金沙县种植高粱尝到甜头之后,今年就在当地流转100亩土地种植高粱,在周边示范带动效应较好,不少群众纷纷表示明年将广大种植规模或加入高粱种植队伍。

  记者手记:当前正是“夏秋决战”关键阶段,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已成为群众合理利用土地,使其增产增收的共识。土地调下来后,要严格按照产业发展“八要素”瞄准产业市场前景,联结群众利益,在种什么最划算上下功夫想办法,尤其是要引进资金技术雄厚、信誉度高的企业入驻领衔发展,利用专业合作社纽带作用把群众组织发动起来,实现互惠互利抱团发展,黔西县6.3万亩高粱为群众变现增收的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