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优化产业结构 助力农户增收 ——恒大集团帮扶迤那镇樱桃村建设大棚发展蔬菜产业小记

  • 作者:唐爱梅 罗纱 唐本黄 马丹
  • 编辑:王颖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19-06-03 11:10:13

  文/图 通讯员 唐爱梅  罗纱 唐本黄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马丹


  近日,由恒大集团在迤那镇樱桃村投资援建的蔬菜大棚基地开始热闹了起来。


恒大援建迤那镇樱桃村蔬菜大棚航拍图.JPG

恒大援建迤那镇樱桃村蔬菜大棚(无人机拍摄)


  走进基地内,只见三五个农户正忙着把采收完的大白菜装车,运往外地销售。大棚里,有的农户正手持插秧机栽种西红柿秧苗,有的则正忙着为春季已种下目前长势良好的西红柿藤蔓牵线。


  据了解,恒大集团于2018年开始投资建设该大棚基地,基地总占地面积为410亩共有657栋大棚。


  乘着恒大帮扶的东风,樱桃村的农业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樱桃村推进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来,不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积极引导村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目前全村已种植苹果1900亩、脆红李2000亩、烤烟2000余亩,今年开始发展蔬菜种植403亩。


  不难看出,樱桃村原来的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经果林为主,但是经果林生长周期长、见效慢,在此期间,农户几乎没有其他的经济收入来源。


  今年60岁的村民李玉珍家里种植了苹果树,目前果树还未挂果,李玉珍发愁地说道:“这苹果树种下去,至少要三五年才能长出果子卖钱,但要是三五年没有经济收入,日子可就过不下去了。”


  当地很多村民都有这样的忧虑,有些村民将家里的全部土地都拿来种植经果林,在经果林见效之前,有务工的地方,有经济收入,才能解了他们当下的燃眉之急。


基地务工人员正在移栽西红柿.JPG

基地务工人员正在移栽西红柿


  如今樱桃村在恒大集团援建的大棚里发展蔬菜产业,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引进具备先进种植管理技术的合作社来基地经营发展,让当地农户都有了就业务工的好去处,不仅解决了当地剩下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直接助力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李玉珍说:“我年纪大了,出不去,连坐车都晕车,现在在家门口就有活做,有钱赚,挺好的。”


  让老百姓“天天有活做,人人把钱赚”,这是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农户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发展产业惠及百姓的最终落脚点。


  樱桃村村支书曹正银说:“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我们村的经济发展,还带动了周边老百姓务工,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


  樱桃村为有效利用蔬菜大棚,在村里成立威宁县农哈哈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还引进了威宁县祥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两个合作社目前共经营450个大棚种植西红柿,每天平均可带动80余人就业务工。


  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樱桃村村民解决了就业务工的难题,还吸引了附近乡镇的农户前来务工。


  家住在牛棚镇新华村新河组的刘秀妹说:“大棚里栽西红柿,我来跟着做,1个小时10块钱,一天最多有110块,最少也有80块。”


  除了务工收入,土地流转费对于当地的农户来说也是一大笔收入,樱桃村立新组的村民杨发乖说:“我家有9亩地流转了出去,每亩800元,一年7200元,我在基地里做工,一个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


贫困户杨发乖在整理西红柿苗.JPG

贫困户在整理西红柿苗


  目前,该大棚基地主要以种植西红柿为主,共有450个大棚是种植西红柿,剩余的大棚则种植大白菜、莲花白、莴笋等蔬菜。


  “西红柿预计产量在300万斤左右,主要销往上海、广州、云南、四川等地。”曹正银说。


  以恒大帮扶为契机,积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短平快”的特色蔬菜种植产业,完善蔬菜产业种植、管理、销售等环节,樱桃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上,不断为村民拓宽增收渠道,助力农户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