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追寻千年夜郎 共话精准扶贫 ——40余名文化名家齐聚赫章创作纪实

  • 作者:王 庆 何兴健 熊 伟 陈 苗
  • 编辑:杨霞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18-10-15 13:55:49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王 庆 何兴健 熊 伟 陈 苗


  9月26日至28日,由中共赫章县委宣传部与贵州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追寻千年夜郎·共话精准扶贫为主题的中国文化名家创作活动在贵州省赫章县举行,来自省内外40余名文化名家齐聚赫章,拉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帷幕。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武警》杂志原主编王久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诗》原总编辑冯明德,中国美术协会会员、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赵溅球,北京丹青盛世书画院院长未君,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编审苏桦等文化名家参加了活动。


  三天采风考察创作,与会嘉宾共为赫章创作了散文诗数十首、书画作品百余幅。其中《海雀村——写给老支书文朝荣》《阿西里西,我们来了》《那年花开》《韭菜坪,韭菜花里的高原》《韭菜坪》《乌杨》等10余篇作品均为临场即兴创作。


“追寻千年夜郎·共话精准扶贫”主题研讨会现场(拍摄  况华斌)_副本.png

“追寻千年夜郎·共话精准扶贫”主题研讨会现场。(况华斌 摄)


  谈,美丽蜕变赫章


  中国作家杂志社纪实版编辑部副主任佟鑫已是第二次来到赫章,回忆起十四年前的赫章,她对一路颠簸的感受记忆犹新。“但今时不同往日,贵州赫章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交通十分便利,旅游开发保持原生态,青山绿水令人流连忘返。”


  “还记得十四年前从贵阳到赫章需要一天,现在三个多小时就到了;十四年前的破房烂屋,如今都成了漂亮的楼房;十四年前生活困难的人们,如今大多已经脱贫,有的甚至迈向小康生活……十四年来,赫章在不断地变化,但不变的是淳朴的民风,吸引人的民俗文化。希望大家回去后,都用自己手中的笔,好好写一写美丽的赫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时代散文诗》主编冯明德兴奋地说。


  “十四年后我再来赫章,已经是山川变化,物换景移,但赫章人民重情重义的本性一直没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文学院教务主任宋晓杰激动地说,“在海雀,跳大迁徙舞的队伍里面,小女孩清澈的眼神打动了我。今后,我还会再来赫章,要把我写的儿童文学作品送给赫章乡村里的孩子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我对赫章孩子们的喜爱。”


  第一次来到赫章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星星》诗刊副主编干海兵,对赫章的感受也有着自己的看法,“赫章的人文地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有着神奇的历史文化,有着壮美的山川……赫章,在物质上或许是贫困的,但在精神上却非常富有。诗歌虽然不能扶贫,民族文化也不能复制,但我们要争取多写点东西,用文学作品的形式,支持赫章的精准脱贫。”


  ……


未君老师现场作画。_副本.jpg

未君老师现场作画。(陈苗 摄)

  追,时代楷模精神


  “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对赫章县河镇民族乡海雀村的定性。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却带领全村人打破定性,拒绝框架,让海雀村与时代巨轮同前进。他的荣光从乌蒙山深处照耀出来,吸引着人们。


  省内外40余名文化名家来到海雀村,参观了“时代楷模”文朝荣先进事迹博物馆,了解老支书文朝荣生前先进事迹。在观看了老支书先进事迹视频和院线电影《文朝荣》后,与会嘉宾无不被文朝荣“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时代精神所折服。


  “没想到‘地无三尺平,有女不嫁海雀人’的海雀村如今变得如此美丽,一点都看不出生态恶劣的痕迹,老支书的做法着实让人钦佩。”著名作家、贵州省作协会员、《散文诗》原总编辑、《新时代散文诗》主编冯明德边参观边感慨,“苗族人民大迁徙的苦难历程,是苗族文化沉淀的瑰宝,更是创作的源泉,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民族民间文化,通过这些文化软实力来助推乡村建设。”


  “赫章的自然资源很丰富,风光很美,但最让我震撼的,是海雀村时代楷模文朝荣的精神!一个曾经被论断为不适宜居住的地方,却被改造得生机勃勃。可以看出,赫章的扶贫动了真格,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文学选刊常务执行副主编黄神彪说道。


  “海雀村文朝荣老支书通过苦干实干,带领海雀人民脱贫致富,体现了赫章人民踏实苦干的奋斗精神。”作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牧风钦佩之情溢于表。


颜新元作品《韭菜坪的舞蹈》(拍摄  陈苗)_副本.png

颜新元作品《韭菜坪的舞蹈》。(陈苗 摄)


  寻,千年夜郎情怀


  赫章是一块圣洁而朴实的土地,不论是学习“时代楷模”文朝荣精神,还是“雾里看花”品味贵州最高处风景,冒雨欣赏苗族大迁徙舞和彝族“撮泰吉”,都赋予了与会嘉宾赫章创作的心境。


  越是原始的,越是文化的,也越是需要保护的,赫章到处是创作源泉。在赫章可乐乡猪市包汉墓群遗址、夜郎国家公园遗址和十二生肖文化广场,与会嘉宾踏着“秦砖汉瓦”,追寻千年夜郎神秘。


  “彝族文化呈多元发展格局,仅图腾文化,除了有虎,还有鹰、有鹤……”本土彝学专家绘声绘色的讲解,使与会嘉宾被夜郎文化的神秘包围着。


  与会嘉宾兴致大发,豪情直抒,在赫章县可乐乡政府大院,著名书画家赵溅球和未君即兴为赫章县可乐乡创作 “醉美可乐”“山高人为峰”等书法作品,将当天创作活动推向了高潮,获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在贵州之巅——赫章韭菜坪,与会嘉宾冒雨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捕捉贵州最高处的风景,在兴发乡大韭菜坪山下奋笔直书,挥洒豪情,用文化人的豪迈,倾注千年夜郎情怀。


  “曾记童年春园韮,细叶带露纤纤手。忽然眼前十万亩,紫花如海天外秋。”这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返京后为韭菜坪创作的《中秋节后二日登贵州高山韭菜坪》。涓涓细流的倾注,是对赫章山水的难以割舍的情感。


  “在这里,能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丽和人性的淳朴与善良。赫章人民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从衣食住行到优美服饰,都是不可多得的创作源泉。”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武警》杂志原主编王久辛说。


  “东北已是深秋,但这里还是夏末的味道,在这样的时空变道中,赫章无限的生机和无限的魅力在深深吸引着我,包括这里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这里的民居,这里的饮食,无一不让我感到心醉。”著名诗人、《诗潮》杂志主编刘川一边感叹,一边寄语赫章:“赫章,真的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