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安顺>镇宁县 > 正文

镇宁10万亩小黄姜丰收 姜农喜算经济账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本途径,而产业扶贫关键在于培育主导产业。产业兴旺,则乡村振兴。


  2018年,镇宁自治县进入脱贫攻坚总攻期,在延续多年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的基础上,镇宁以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为目标,发展主导产业,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种植蔬菜28万亩,其中,规划种植生姜10万亩。


5.jpg

贵州省镇宁自治县小黄姜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


  自主选择 当幸福的农民

  10月以后,镇宁自治县的小黄姜进入了集中采摘的时期。丁旗街道、革利乡、本寨镇、马厂镇等14个乡(镇、街道)的姜农陆续开始采摘生姜。驱车到镇宁的乡村山间,在连片几十亩宽广平整的姜地里,可看见几十上百人的劳动场面,在高低起伏的山间坡地上,零零星星的也有十来个人,趁着天气好,忙着收姜。


  立冬的前一天,镇宁宣传部陪同媒体记者走进本寨镇炳云村,贫困户周开江正在房前整理姜种,房后是他的10亩姜地,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乐呵呵的带着笔者一行到地里看姜。他告诉笔者这些姜都卖出去了,价钱是1.45元一斤。


  姜地里面,附近的十多个村民正在扯姜、清理泥土、打包,每家都种有姜,他们采取换工互助的方式轮流采收,可以节省工钱。周开江一手捏着一撮姜叶,一手拿着镰刀割掉半截姜杆,再握着剩下的半截姜杆一拔,一大块姜破土而出,“我们这边的泥土要湿润些,不能直接捏着姜杆把姜拔出来,那样会扯坏姜块。你们看,这个好大一块儿,估计有两斤重,快帮我拍一张照片,嘿嘿。”周开江开心地笑起来。


  “现在政府的扶贫政策好,我租了10亩田种姜,每亩有2000元的补贴,我还参加了3次‘三农专家’种植培训。”周开江说道,“今年买的姜种不太好,每亩平均产量不高,10亩地总的收了3.2万斤,毛收入能有4.6万元,加上2万元的种植补贴,减去10亩田地租金8000元和姜种、肥料、人工等成本4万元,今年能赚到2.6万元。”


  尽管今年的收成离预想的有差距,但周开江没有气馁,他说,明年还会继续种姜,听笔者说起贵阳的一位收购商出价会更高,他便要了电话,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销路。


  发动农民自主选择产业,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他们持续增收,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6.jpg

农民喜丰收小黄姜


  强龙头 农企对接扩销路

  主导产业选定以后,如何把合作社、农户带动起来,帮助农民尤其是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镇宁坚持运用“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组织形式,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 扩展产业发展,力争覆盖全体农民。


  11月2日,在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引荐下,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夏应书及其公司人员一起到革利乡考察采访小黄姜产业,走访了窝子田村翁告组、六院村罗家湾组的几户姜农。


  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镇宁自治县2016年12月,在台湾桃园市引资合作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2018年1月正式投产,深加工产品有姜黄素、姜黄粉、姜黄手工皂、印度咖喱调味、姜糖、姜茶、生姜浴脚粉包、沐浴粉、沐浴乳、洗发乳等系列产品。黔棠姜的引进,对于优化产业升级打造,延长产业链条,解决了一部分生姜产品的销售问题。


  黔棠姜总经理夏应书说,“我们对全县的生姜做了一个收购计划,陆续到各乡镇收购。但是,先让农户自己寻找更好的销路和售价,最后剩下的存量,我们再来消化,今年我们准备收购2、3万吨生姜,价格是1.2至1.5元一斤。另外,我们联系了湖南、重庆、浙江等地的9家农贸市场到镇宁收购生姜,现在收购了 4000多吨,接下来,安徽、河北等地的4、5家药厂也将来镇宁收购生姜,希望能最大限度帮助农户联系生姜销售。”


  姜黄素被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和疾病预防,能极大提高产业附加值。2017年3月份,黔棠姜公司从台湾引进了新品种郁金香,在丁旗街道、环翠街道、本寨镇、六马镇等乡镇试种了500亩,今年采收了2万斤用于姜黄素提取实验。此外,在丁旗街道、本寨镇、江龙镇等地带动农户种植1000亩本地小黄姜进行利益分成。


  开展“农企对接”“农电对接”等产销对接机制,帮助合作社和农户降低市场风险,把小农生产引入大市场。镇宁成立了产销对接机构,搭建中间桥梁,发布农产品信息,寻找对接国内外的收购商机。在脱贫攻坚的决战期,镇宁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下派的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均扮演着农特产销售员的重要角色。


  镇宁电商企业闻远科技,线上线下助推农户生姜销售。马厂镇小黄姜在“每日一淘”平台销售,日均100单,供货两周内共销售1400单7000多斤。借助大型展会,线下开展展销推广。10月28日,镇宁生态小黄姜亮相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A20新农人展会,会上吸引了大批人流围观了解,贵州生态产品广受好评,多家社区超市联系供货。


  本寨镇红坪村的村级合作社种植了50亩小黄姜,为了能给贫困户赚到更多利润,红坪村的脱贫攻坚指挥长、该镇副镇长潘健和下派帮村单位检察院的同志,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出价更高的收购商。在宣传部的引荐下,黔棠姜和闻远科技也将到红坪村考察采收事宜。


9.jpg

村民丰收小黄姜现场


  品质优良 备受青睐

  镇宁小黄姜栽培历史悠久,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该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作物。目前,小黄姜在全县经济作物中种植面积排在第二,在全省生姜种植面积中排在第一。镇宁全县适宜发展生姜标准化种植的土地面积达40万亩以上,每年可有效轮换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2018年,镇宁种植10.8万亩生姜,产量预计可达21.6万吨。按目前市场平均价2000元/吨计算,可产生4.32亿元收益。该产业覆盖全县14个乡(镇、街道),带动贫困人口1789户6988人增收。


  初冬的太阳暖暖地洒在革利乡的大片姜地上,正是采收的好时节。革利乡全乡平均海拔1646米,是镇宁海拔最高的乡镇,小黄姜成熟时间相对晚一些。


  在窝子田村翁告组,20多岁年轻小伙龙涛和他聘请的工人,早早来到地里采收小黄姜。据龙涛回忆,他的父亲多年前种植生姜有过失败的经历,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续种姜,但为了不重蹈覆辙,他多次向黄果树乌拉岩、镇宁地坝村等地一些种姜大户取经,并在前两年实验储存生姜取得成功,于是今年就决定自己大干一场,成立了合作社,种植了30亩本地小黄姜。


  夏应书拿着龙涛刚刚拔出来的一块姜,观察了一下说,“这个姜品质很好,若在我们公司评定为一等品。”龙涛信心十足地说,“我今年第一年种姜,湖南和本地的老板来采购,他们测产大约每亩8000斤,出价也可以,但是我没有卖,我要把生姜储存起来,明年3、4月份再销售出去,打算卖4块钱一斤。”


  目前,革利乡辖区内种植生姜1576亩,其中精准扶贫户种植520亩,非贫困户种植1056亩,外地农民流转土地种植215亩。


  在六院村罗家湾组,两户种植户60多亩连片的姜地里面,100多名当地的苗族群众有条不紊地采收、清理、打包、运送生姜。郑勇,是黄果树白水镇乌拉村的生姜种植户,每年都会到镇宁一带租地种姜,“一亩种得好会达到1万斤,我的这个亩产达到8000至9000斤。我种了20多年姜,今年在革利乡租地600元每亩,种30多亩,农忙时节每天有30人做工,今年产值25万斤,发价1.8元至2.1元每斤,一亩成本在3100元左右,除去成本后今年能赚35万余元。”


  贵阳收购商漆国鹏蹲在一片平铺着姜叶子的绿野上,身旁堆放着刚刚装好的几十包生姜,他一袋一袋地扎紧口袋,“这一片的姜刚刚被拔完,都念我们这个姜品质好,味道好,比其他省份的姜都好,我们喜欢这个姜,在这里要定三百吨,今天至少要拉十吨走,趁着这个天气我们赶紧把它抢购完。一些卖到贵阳等地,一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