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安顺>西秀区 > 正文

垃圾分类渐成习惯

  • 作者:王小婷
  • 编辑: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3-28 16:02:11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小婷


  3月21日上午10点多,太阳正暖,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本寨村村民谭生会家的院坝里,几个小孩玩兴正浓。


  谭生会走近,准备考考他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都怎么扔的?”“烂菜叶、剩饭菜、瓜果皮核扔在绿色这边,破衣服、废旧纸、玻璃渣扔在灰色这边。”一个小孩抢答。“可以嘞!”谭生会满意地向孩子们竖起大拇指。


  谭生会是七眼桥的垃圾分类督导员,随时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是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去年,我们每家每户都分发了这样一个垃圾分类箱,平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不管大人小孩,都会自觉地进行分类了。” 谭生会指着旁边一个垃圾箱告诉记者。


  “我们每户都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各自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生活垃圾要放入分类垃圾桶,每天投放到固定地点。”路过的村民李虎接过话茬。


  李虎所说的,正是西秀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置”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置模式中的一点。户分类的垃圾投放到固定点后,由村级保洁员收集清运到本村指定垃圾收集点,镇级环卫队收集运输至镇街道中转站。同时,村级保洁员负责本村道路两侧和公共区域卫生保洁,镇级环卫队负责镇区内保洁清运工作。据了解,2015年起,西秀区投资1.1亿元,建设乡镇垃圾转运站,配备垃圾车、垃圾箱等环卫基础设施。目前,西秀区14个乡镇垃圾收运系统已全覆盖,并率先在全省运行。


  采访中,谭生会和李虎始终露着朴实的微笑,“垃圾分类其实很简单,从厨房做起,慢慢就养成习惯了。” 谭生会说。


  不仅是本寨村,西秀区马槽社区的居民们同样具有垃圾分类意识。


IMG20190321120518.jpg

安顺市西秀区马槽社区新天地小区智慧垃圾分类箱自安装以来,回收垃圾总量达7514.34公斤,共有453户居民参与使用。图为马槽社区新天地小区居民卢友琴分类投放垃圾。王小婷 摄


  中午12点过,家住马槽社区新天地小区四区的卢友琴手提一袋垃圾,到投放点后,用垃圾投放卡在扫描处一扫,垃圾箱开箱后扔进去。“选择垃圾分类按键,打开分类箱后扔进去马上会显示重量,相应的积分就在我卡上了。”卢友琴介绍说,“卡上的积分可以兑换牙膏、香皂等生活用品,方便又实惠。”


  据了解,马槽社区新天地小区智慧垃圾分类箱自安装以来,回收垃圾总量达7514.34公斤,共有453户居民参与使用。


  “以前到处是垃圾池,一到夏天,蚊蝇乱飞,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现在这种现象没有了,城乡人居环境干净整洁,还助推了西秀区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丰收,让西秀走上了绿色循环发展之路。”西秀区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宏说。(责任编辑/袁燕)


  记者手记:


  此次采访,让记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垃圾分类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仅西秀区,农村群众人均日产生活垃圾量0.6公斤,城市人均日产生活垃圾1公斤,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数量还在持续增长。要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改变“垃圾围城”“垃圾靠风刮”的局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是一条必由之路。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建立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到分类处理的一套完整体系,既需要政府层面的法律、制度保障,也需要公众不断增强环保意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