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 > 正文

【聚焦八要素】贵州湄潭:“小茶叶”里有“大世界”

文/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孟锦群


  茶区变景区,茶农变老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接二连三”的发展,开创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纪元,使茶区群众从中受益。4月23日,记者同中央及省市媒体一道,走进茶乡湄潭,参加2018年贵州茶“一节一会”前期采风活动。


  来到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镇金花村,一片七彩斑斓的民居在绿色葱茏的群山环抱中流溢而出,这道别样的景致,便是湄潭县打造的茶旅胜地——七彩部落。


1.jpeg

茶园


    满山茶园青翠,满目诗画乡村,满腔清新空气,满耳婉转茶歌,这里的绿水青山已经变成了金山银山。 七彩部落,原名大青沟,是湄潭县湄江镇金花村的12个村民组之一。全组73户人家,都以种茶为生。人均虽然拥有两亩茶园,但收入并不高,无法获得更高的增值空间。为改变此现状,金山村成立了“七彩部落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全组73户人家以房屋、茶园、树林等生产生活资源入生态资源股,每家以1万元入现金股发展旅游业。


  利用已有的优势,七彩部落推出一系列茶文化体验,园区有的餐厅茶宴主题,游客还可以亲自采茶、炒茶,甚至体验茶叶泡脚、茶叶沐浴等服务项目。


  村民徐勇以前一直待业在家,偶尔出去给承包小工地的家人打打下手,七彩部落的建造点燃了他的创业梦想。2015开始,他利用自家的8间房屋干起农家乐餐馆,“平均每天有200多人来我这吃饭,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能有1万多元。”徐勇说,仅靠经营农家乐餐馆,家里一个月就能赚11万元,比以前的收入高出一大截。


3.jpeg

采茶体验


2.jpeg

采茶体验


  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湄江街道核桃坝村茶农的荷包同样也因为特色茶庄的兴起鼓了起来。春茶采摘时节,游客在这里一边学习采茶,一边听着茶农即兴唱起采茶的歌谣。


  据了解,核桃坝村有茶园11400亩,人均茶园3.27亩,30亩以上种植大户85户;有规模以上茶叶企业3家,茶叶加工大户58家。这里逐步实现了集中大户种茶、专业制茶、统一茶青交易、统一品牌销售的科学分工。


  核桃坝村刘庆告诉记者,以前,核桃坝穷得叮当响,很多村民连饭都吃不饱,而现在的核桃坝因为茶,绿了所有的山山岭岭,也因为茶,核桃坝人腰包鼓起来了。加之,近年来,核桃坝村为茶业多元发展开辟了新路,以发展茶产业为载体,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既使茶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为茶农增加更多收益。 


  通过退耕还林,发展茶叶产业,湄潭把原本粮食生产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茶园,全县森林覆盖率增加到63.59%,每年减少水土流失22.3万吨,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100%。


  随着茶旅一体化的兴起,创客茶园、茶庄等新业态不断植入,“定制茶园”种茶、制茶,卖茶、卖风景,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茶园经营模式。


WechatIMG3041.jpeg


  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循告诉记者,以前是茶叶采摘时找销路,现在是茶园根据客户要求生产;以前茶叶是按斤卖,现在是按亩卖。”


  金循说:“‘私人订制’模式在湄潭、在贵州茶区方兴未艾,因为这种模式的茶园每亩收入要高出1000元左右,附近的茶农都追着我,希望把茶园流转给公司,按照’私人订制’模式来经营打理。”


  距了解,兰馨茶园的“私人订制”,只是湄潭县众多茶企创新求变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湄潭茶叶通过“私人订制”“众筹茶园”等各种模式定制茶园已达2万多亩。


  “这个茶青可以,成色还行,给你算30块钱一斤。”4月23日下午6点左右,湄潭县湄江街道核桃坝茶青市场人声鼎沸,一派繁忙景象,多家茶叶加工厂及收购商,进入市场收购茶青。茶农采摘的新鲜茶青,只需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市场交易,不致影响茶青质量,多方选择,优质优价。核桃坝村的茶青市场是全省首个茶叶原材料流通市场,于2010年建成投用。


4.jpeg

核桃坝茶青交易现场


  如今,核桃坝已成了全省闻名的种茶致富大村,有茶园12000亩,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00元,为提升基地的规模化种植和规范化管理,逐步实现了集中大户种茶、专业制茶、统一茶青交易、统一品牌销售的科学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