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 > 正文

【最美基层干部】长顺:扶贫路上的“忠孝”书记

长顺:扶贫路上的“忠孝”书记

――长顺县长寨街道板沟村“第一书记”陈忠孝驻村工作侧记


当代贵州黔南记者站 供稿

当代贵州全媒体通讯员 穆廷廷


  “脱贫攻坚,越到后面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干部干,群众看,哪怕‘5+2’‘白加黑’全身心扎根投入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辛勤指数也难以等价换取群众的满意度。”这是广大长期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心声。


  2017年,长顺县长寨街道板沟村作为计划出列的贫困村之一,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人均收入,都远远达不到出列要求。从担任板沟村第一书记的那天起,重担便压在了陈忠孝肩上。如何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使板沟村顺利出列,成了他日思夜想的问题。


  成立组管委,靠边站变加油干


  贫困村出列,水、电、路、讯、房必须样样达标,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样样靠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脱贫攻坚队替群众“包办”,不发动群众参与进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事情,不仅工作难度大,群众总是作为旁观者站在旁边看,工作做得再好也难令他们百分百满意。

陈忠孝给第一书记观摩团讲解板沟村治理成效.jpg

陈忠孝给第一书记观摩团讲解板沟村治理成效。


  板沟组是板沟村的深度贫困组,全组有66户267人,其中贫困户就占了三分之二以上。一直以来,群众对村干部镇干部的态度都是“你说我听、你干我看”,几十户的寨子,召开群众会有时只能来一二十户,不是这家有事,就是那家忙,上面的政策传达不进群众耳朵,历来群众对各级扶贫干部也是半信半疑,扶贫工作开展起来很是被动。


  走访几个组后,陈忠孝很有触动,警校毕业的他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像部队上管理士兵一样把10-15户群众编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由群众自行推选出一名大家信服的组长,涉及群众的事务交给群众自行管理。这样既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让群众在自我管理中体会扶贫干部的不易,提升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于是,板沟村第一个组管委便应运而生。

帮助群众栽种生姜.jpg

帮助群众栽种生姜。


  “组管委成立后,我们寨子的面貌真是一天一个样呢。”据板沟组党支部书记、小组长兼组管委主任陈开飞介绍,板沟组在修建串户路、路灯、活动广场时,组管委通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仅用1个月时间就打通了组上844米的串户路,修建了1个活动广场、59盏路灯,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


  “修路那几天,只要在寨头上吼一声,家家户户老老少少拿的拿锄头,拿的拿撮箕,小半天时间,一段路就铺平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说是为自家修路,那干劲别提有多足了。”71岁的老党员陈明权这样描述板沟组的变化。“路修好后,隔上一两天,寨上的村民们又自发组织打扫公路卫生,组上是一天比一天干净漂亮了呢。”


  板沟村下摆鲁组的村民更是用实际行动创下了“板沟速度”。多年来,下摆鲁村民一直想修一个篮球场,但因山多地陡,平坦一点的地方又多是坟墓,既没有修建球场的先天条件,也缺少资金投入。得知这一情况后,陈忠孝想到了一个法子,动员组管委成员去挨家挨户宣传,如果在一个星期内把修建球场的场地拾掇出来,就给下摆组解决修建球场的资金。在组管委的动员宣传下,下摆组村民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了迁坟和平地,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做群众工作,首先就要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把为群众“包办”变成协助群众干,调动群众参与其中,让其自己管理自己,这样做才能事半功倍。”自从进村当第一书记那天起,陈忠孝就一直用这一理念改变着群众,在他潜移默化的引导下,板沟村群众思想面貌和精神面貌一天天变化着。


  拓宽致富路,产业链上建支部


  板沟村一直以来有种植生姜的传统,地形、气候也适宜生姜种植。但大多农户都属于散种,规模小,收益少,总是小打小闹。恰逢春风行动令的普遍推行,全县都在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陈忠孝便有了一个想法,在全村大面积扩大生姜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增加村民尤其是贫困户收益。

板沟村成片的生姜种植基地.jpg

板沟村成片的生姜种植基地。


  大面积种植生姜,土地、姜种、技术一样都缺不了。摆在陈忠孝面前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姜种和技术的难题。


  张会书是板沟村生姜种植大户,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陈忠孝欣喜不已。他便萌生了一个想法,把这几个生姜种植大户团结起来,组建成立一个产业党支部,让他们为种植生姜的农户传授技术。


  说干就干,陈忠孝走访了全村所有生姜种植大户,梳理了其中的党员人数,一一和他们进行谈心交流,了解到他们也愿意为本村的发展贡献力量,于是便成立了板沟村生姜种植产业党支部。


  陈开书是板沟村的贫困户,家中有2个劳动力,6亩耕地,按理说好好用好这6亩耕地,怎么也评不上精准扶贫户。可陈开书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种植包谷下来也就有4000来块钱的毛收入,除去种子、化肥等必要投入,净算也就3000来块钱,人均年收入离脱贫还差一大截。


  陈忠孝了解到陈开书的处境,便多次上门做其思想工作,带着陈开书一趟趟到生姜种植大户张会书的生姜基地去实地参观考察,给他算了笔账,陈开书第二天回家后就把地翻了,准备大干一场。

指导群众挑选姜种.jpg

指导群众挑选姜种。


  通过协调,板沟村生姜种植产业党支部为陈开书提供了姜种,并悉心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如今陈开书的6亩耕地上全部种上了生姜。看着长势喜人的生姜苗,陈开书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用陈开书的话说,村里来了一位对党对人民忠孝的“忠孝”书记啊。


  在板沟村,像陈开书类似情况的还有很多,他们在组管委和党员的带领下,都种上了生姜。板沟村生姜产业党支部不仅为群众赊销姜种,提供技术指导,还为群众搭建销售渠道,以不低于市场价格和群众签订销售合同,给群众吃了颗定心丸。


  据统计,板沟村生姜种植产业党支部自成立后为群众提供了近10万斤姜种,60余人次技术服务指导,在板沟大地上,生姜种植正遍地开花,群众脸上泛起了欣喜的笑容,家家户户都在用辛勤的汗水抒写一曲脱贫致富的壮丽华章。


  画出同心圆,三岁孩儿都点赞


  “车子响,探头望,三岁孩儿齐声叫,“忠孝”书记来我村,为我贫困村摘帽。”板沟村三岁孩子都在哼唱的歌谣也是陈忠孝驻村以来村里群众对他的评价。进驻板沟村后,陈忠孝召开了几百次群众会,常常进组串户,以致于村里三岁孩子只要听到车子响,开门探头一看,都道是:“忠孝书记来了”。


  摸清了贫困群众的“病脉”,开准“药方”,精准“滴灌”,才能早日“药到病除”。陈忠孝通过大量入户走访、调查,把板沟村情况摸得清清楚楚。谁家几口人,谁家为什么成为精准扶贫户,谁家有什么困难他都门儿清。


  掌握了解了情况,接下来他就开始为群众“量身定制”脱贫方案。板沟村摆走组王翠莲是精准扶贫户,王翠莲的丈夫2017年因病去世,留下一对儿女,家里重担落在了王翠莲一个人肩上。陈忠孝想到如果光靠社会保障兜底去救济这个家庭,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未成年的两个孩子从小造成等靠要的思想,穷根永远斩断不了。


  恰逢板沟村正在召集村里有体力的贫困户作为护林员,每月有800元的工资收入,陈忠孝想到了王翠莲,于是便大力举荐她作为村里的护林员,这样一个月800元的经济收入不仅可以缓解下家庭困难,还给王翠莲的两个孩子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

组管委作用发挥好了 第一书记前来参观学习.jpg

组管委作用发挥好了 第一书记前来参观学习。


  可当时大家都认为一个女的去做护林员,啥也干不了,等于是白白让她领那几百块钱的工资。在大家的质疑声中,陈忠孝向大家做出了担保,如果王翠莲完成不了安排的任务,他来为她完成。他的承诺和决心感动了村里人,大家同意了王翠莲加入护林员队伍。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没有错,王翠莲比一般男人还能干,每次有啥任务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每到假期,放假回家的儿子也会积极主动帮助母亲去山上护林,寨上的懒汉看到王翠莲一家的努力,不禁动容和汗颜,逐渐转变了以往坐吃等靠的思想,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的大军中来。


  陈忠孝总是用这样的一件件小事感化着村里人,一点一滴去转变群众坐吃等靠的思想。用他的话说就是扶贫要先扶志,要把群众的思想转变过来,让他们认识到扶贫不代表政府“包办”,他们自己才是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主角和主力。授之以渔,才能真正达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的。


  在陈忠孝的带领下,如今的板沟村,村容寨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精气神也一天一个样,村门寨头,随处可见群众满意的笑容,茶余饭后,少了些许抱怨,多了几分感恩,村里总是弥漫着一片祥和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