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先锋网 > 市州县新闻 > 正文

张坤:从个人到典型 双拐“鸟笼哥”成就出彩人生

作者:杨仁海 凌忠云 编辑:王琳 来源:当代先锋网 发布时间:2018-01-19 09:40:19

文/图 杨仁海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凌忠云


  正所谓“身残志不残”,从一名四肢健全的人到拄着双拐走路,再到创业楷模,凯里双拐“鸟笼哥”张坤的励志故事,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轰轰……”

  凯里市湾水镇岩寨村鸟笼厂车间里,村民张坤正在打孔机前,教授与年轻小伙杨华操作电脑自动控制机器。

  “以前,鸟笼内的圆圈用铁钩刮内部,现在用内刮机,快得很!”张坤欣然说,杨华很听话,人又谦虚,反应非常敏捷,做得最标准。

K1-2.jpg

张坤编制鸟笼


  眼前的一切对于张坤来说,是那么的真实,又让他意想不到。


  祸从天降 留下二级伤残

  15年前的一场车祸,不仅夺去了张坤健全的双腿,导致二级伤残,也让一个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

  “屋漏偏逢连夜雨"。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张坤身体还未痊愈,妻子又向其提出了离婚,抛下年仅3岁的女儿,那时的他内心又被狠狠插了一刀。

  在此后长达6年的时间里,一贫如洗的张坤曾多次痛不欲生。想到上有老、下有小,张坤安慰自己说:“虽然残废了,挣不到钱,但不能让可爱的女儿没父亲,更不能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


  转机,来自病房里的一次偶然

  确信自己舍不下母亲和女儿后,张坤开始积极面对。治疗、磨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张坤撑起床,倚着墙,奇迹般站了起来。

  就在张坤站起来的那一年,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在陪护母亲住院期间,前来探病的表哥向张坤提及了编制鸟笼一事。受到启发的张坤随后向表哥拜师学艺,一个多月后,他基本掌握了鸟笼制作工艺,很快尝到了第一桶金的成功和喜悦。

  张坤为了这份成功和喜悦,忍受了别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和痛苦。这为他创业打下了基础。


  鸟笼哥 在创业中化茧成蝶

  由于女儿考上凯里高中,张坤也搬至凯里火车站租住民房,一边照顾女儿上学,一边编制鸟笼挣生活费。

  “除去成本,一个鸟笼净得百把块左右”。张坤说

  2015年,脑子灵活的他,通过制作和贩卖鸟笼,收入8余万元。同时,获得农村危改补助,盖起了小洋房,买了一辆残疾人小轿车,光荣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017年春天,经村支书及驻村第一书记“三顾茅庐”后,张坤毅然决然回村里开办鸟笼加工厂,帮助和他一样残疾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以前,我得到好心人帮助,深深体会到一个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和艰难。”张坤感触至深,但细细一想,建一个厂不容易,场地、资金、设备在哪里?

  “场地暂时可在村民张占钱新建的一楼,我们村‘两委’去协调,资金大家凑。”村支书张绍勇满口答应,但技术培训,要求张坤挑大梁。

  当年5月,挂牌成立凯里市成坤鸟笼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22人,其中残疾人1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一共筹资12万元,张坤担任理事长。

K1-1.jpg

合作社全家福


  经张坤手把手的培训后,社员们有的当工人,有的做管理员。张坤再自筹资金5万余元,购买鸟笼制作机器设备。

  投产以来,每月生产鸟笼600个,远销贵阳、重庆、昆明等地,收入7万余元,工人工资增加到1500元。

  “每月工资1000多元,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在家门口也有活路做。” 残疾人杨光智高兴地说。

  如今,张坤有房有车,女儿考上了大学,自己还找到了伴侣,称心如意,一家人和和美美。

  目前,当地政府已争取到扶贫资金50万元,正在协调土地,规划设计,筹划鸟笼工厂建设。

  就这样,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创业事迹已引起了省、州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张坤和他的荣誉证书


  2017年,张坤先后被评为黔东南州2017年脱贫攻坚“十佳艰苦奋斗脱贫家庭”、“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记者手记:张坤是一个平凡的人,甚至没有平凡人的基本条件。自创业以来,他走过了坎坷的每一天;但他又是不平凡的,凭借顽强的意志战胜所有困难,拄着双拐领办脱贫产业,让困难群众家门口就业,就是因为坚强的抱着“我能行”的念头。不被困难压服,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即便是残疾人,也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