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视频 > 正文

我们村的“CEO”⑥丨解道矫:蔬菜地里结出“同心圆”


c海报.jpg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进龙里县湾滩河镇蔬菜大棚,公鸡打鸣,解道矫绕着大棚旁的湾滩河观光步道跑一圈,吃过早点,他抡起草帽拔腿往蔬菜基地赶。


  “这高温天气要持续到哪个时候哦,黄瓜苗遭不住嘛。”


  连续一个月的高温,让解道矫放心不下刚种下的瓜苗,“说不担心是假的,温度超过35°,黄瓜就停止生长。”


  出生于1987年的解道矫是云南昆明人,2015年,他来到龙里县湾滩河镇流转土地种菜。现在,他的蔬菜基地已发展壮大至1100亩,形成了早春、夏天种植黄瓜,秋冬季节种植红菜苔、茼蒿菜、西蓝花等蔬菜高效种植模式。


CE1.jpg


  是什么神奇力量,让这个云南汉子选择在异地他乡种蔬菜?解道矫的回答直截了当:“做农业的人有情怀。”


  解道矫结缘贵州,源于2015年他来龙里催收种子欠款。“湾滩河镇土地平整,有清澈的河流,气候也适合种蔬菜。”刚来到湾滩河,解道矫就一眼看中了这里,并带着2名农技人员流转了32亩土地种豌豆尖。


  很幸运,解道矫第一季种植的豌豆尖鲜嫩、肥大有颜值,当地群众给他竖大拇指:“哟,了不得!村里来的解老板真能种出菜来。”


  首战告捷的他信心十足,在湾滩河走马村注册成立了圣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扩大种植规模。当地村民看到解道矫种法很高明,也尝试跟着学,于是他带着自己的技术员无偿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一个人带着一群人种菜,湾滩河豌豆尖火了,这张绿色名片开启了这里蔬菜产业发展之路。

 

CE2.jpg


  眼看事业发展风生水起,2017年,公司因为要扩大种植规模遭遇资金困难,解道矫思前想后,决定卖掉他在昆明的房子。


  “没事,你大胆去做嘛,大不了搬到小房子里去住。”妻子拿出了房产证,父亲也筹集了部分资金并提供了农业技术支持。最终,解道矫带着筹167万元和20名技术工人回到湾滩河镇,继续他的创业之路。


  在湾滩河镇政府扶持下,他建起了2万多平方的蔬菜大棚,开始丰富菜篮子,种起了西兰花、辣椒、西红柿、白菜等销往各地,公司一派勃勃生机。


  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一场冰雹,把6000亩辣椒苗打没了,解道矫一下损失200万,他忍住压力扛了下来。2020年,雨季,正值所有蔬菜上市的关键期,一场水灾彻底让他寒了心。


  政府的关心,当地村民的期待,本来想离开的解道矫又留了下来反复思考蔬菜的种植模式。最终,他选择夏天主打黄瓜,“要专而精,种好一种蔬菜,对接好市场就很好了。”


  秋冬的大棚闲置起了,咋办?“冬天流行吃火锅,那就种点火锅菜嘛。”解道矫又种上红菜苔、茼蒿菜、西蓝花等蔬菜。


CE3.jpg


  随着种植品种多样化、市场广泛化的转变,大量优质蔬菜飞出大山。2021年,公司首次盈利,解道矫笑了:“辛苦没白费,做啥都还是要坚持。”


  晌午,烈日炎炎,龙里县湾滩河镇湾寨社区,55岁的邹开富挽起裤腿走进瓜棚查看黄瓜长势,“不出意外,这季黄瓜又能卖个好价钱。”


  2015年,解道矫刚到村里那会儿,邹开富见他种的菜长得好,铁下心要跟着学。


  7年下来,种植技术和销售技巧学到后,2021年,邹开富开始尝试种植18亩黄瓜,开门红就卖了20万。今年,他把规模扩大至30亩,他估摸着能卖个50多万。


  在湾滩河,像邹开富一样被带出来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不光学到了技术,还有了一定的销售技巧。


  “我们在做,村民跟着学,久而久之,村民们也看会了。”采访时,解道矫反复强调:“湾滩河的蔬菜要做大做强做特色,就需要更多当地百姓参与其中。”


  为了让周边村民们都能够学到更多技术,解道矫抽调6名技术骨干,组建起了农技培训志愿服务队,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种植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村民。


  “看到大家种得越来越好,我特别开心。”解道矫还希望更多农技人员参与到志愿服务团队中来,他呼吁农民工和大学生留在乡村成为农业“职业经理人”,不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太阳落山,温度降了下来,解道矫又顺着蔬菜大棚基地转一圈,农业“CEO”的背影在落日余晖下更加耀眼,他绕蔬菜棚一圈的足迹正好在田间地头画出一个大大的“同心圆”。


CE4.jpg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邱胜 谢佳杰 徐浪花

  海报设计 彭舒姗

  编辑 芦晓娟

  二审 李勇 朱东科

  三审 成嘉廷 陈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