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全天候办事圈”“十分钟生活圈”“全方位就业圈” 万山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卢师傅,我记得你妈妈有高血压,这段时间要注意防止感染引发其他病症,需要药就及时给我们说。”春节期间,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龙生安置点34栋一住户的房门口,穿着红马甲的党员朱克祥,敲开了搬迁户卢云进的家门。


  卢云进原来居住在思南县邵家桥镇的农村,一家5口人,因为母亲患有精神障碍和高血压等疾病,需长期服药,导致家里经济十分困难,被列为精准扶贫户。2019年,一家人响应政府的号召,从乡下老家搬到铜仁城区,住进了政府免费提供的120平方米安置房内。


  “我妈有高血压,长期靠药物控制,三天两头就要往医院跑,住在老家的时候很不方便。”卢云进说,搬到安置点后,在社区的卫生室就可以量血压,自己的三个孩子在小区内就读,十分方便,还能得到教育资助。“政府给我介绍了一份建筑工地的工作,一个月有4000元的收入,现在我们一家人在城里有自己的家,生活很稳定。”


  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龙生社区开展手工汤圆、剪纸、糖果红包、拍摄全家福等活动。彭俊 摄


  家门口看病就医,孩子就近上学,自己在小区内工作,卢云进搬迁前向往的“城里人的生活”变成了现实,这得益于铜仁市多举措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带来的红利。


  “为了保障‘新市民’搬迁后的生活就业等问题,为他们打造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我们通过建强‘五支队伍’,助推城市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万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非公党工委书记金婉秋介绍,万山区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社区队伍、派驻队伍、网格队伍、志愿队伍,全心全意为搬迁群众做好服务。


  何英(左二)向搬迁群众宣传政策 万山区委组织部 供图


  今年42岁的党员何英,是“五支队伍”中的骨干成员之一,2018年从思南县搬迁到万山区旺家社区后,何英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仅牵头组建了妇联组织,还成立了“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儿童快乐家园”“四点半课堂”“爱心托管班”“暖心大姐服务站”“国奶工程站”等“阵地”,得到群众充分的认可和信任,被选为旺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我自己也是搬迁户,非常能理解大家在就业、医保、低保、养老保险、子女就学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他们只要找到我,我都会第一时间去帮助他们解决。”何英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产业扶贫孵化空间成功入住旺家社区,同时,社区还开展了10多期技能培训,引进了“景航服装”“巾帼锦绣坊”等企业入驻,何英和社区干部也多渠道帮助40多名搬迁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何英(右)为搬迁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万山区委组织部 供图


  近年来,万山区以党建为引领,按照“资源整合、共建共用、各记其功”原则,合力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既然加入了我们万山的‘朋友圈’,我们就要为他们打造成熟的‘办事圈、生活圈、就业圈’。”金婉秋说,万山区通过优化机制,构建了“全天候办事圈”,让服务更高效;通过凝聚资源,构建“十分钟生活圈”,实现“快融入”;通过整合力量,构建“全方位就业圈”,确保“稳得住”。不断提升易地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坚

  编辑 孙蕙 曾田

  二审 赵昆 杨惠

  三审 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