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矿三代”吴计系 见证“千年丹都”的十五年

  • 作者:陈玲 王法 张鑫 杨宇锋
  • 编辑:刘诗雅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1-04-16 07:04:08

微信图片_20210416070013.jpg


  开栏语


  高速列车飞驰,高速公路贯通,天堑变通途为贵州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日起,本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沿着高铁高速看贵州”栏目,记者将以我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重点线路为经纬,朝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出发,在行进报道中撷取鲜活素材,发掘贵州大地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拼搏印记,多维度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4月14日,记者从贵阳北站乘上高铁,在黔山秀水之间一路向东。一个半小时后,便到了铜仁朱砂古镇。


  从万山汞矿“变身”的朱砂古镇,是中国首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打造的矿山怀旧小镇。在这里既能回望“千年丹都”的光辉历史,也能放眼涅槃重生后的现实美景。

  走进朱砂古镇,吴计系正在景区内忙里忙外,他现在是景区里的招待所负责人。土生土长的吴计系笑着说,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矿三代”,因为爷爷、父亲都在矿上工作。


朱砂古镇


  46岁的吴计系有着抹不去的记忆,儿时矿区内“大干快干”的生产场景十分火热,矿区广场人来人往,人们下班看电影、下象棋打篮球,生活富足,笑容满面。当时很多地方还在为温饱担忧时,他在被人们称为“千年丹都”的矿区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坐在明亮教室上学的日子,他以身为矿工子弟为荣。

  然而,矿区人们脸上的笑容却在时间的变化中慢慢消失。随着开采了数千年的汞矿资源逐渐枯竭,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本热闹的广场开始变得冷清。2001年,万山汞矿被迫政策性关闭,人们满脸愁容,矿区也在萧条中变得破烂不堪。不知什么时候,曾经辉煌的“千年丹都”成了人们口中的“万山汞矿遗址”。

  “这一晃,就是15年。”万山汞矿遗址有了新的价值。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万山区选择了利用万山汞矿这个具有唯一性的工业遗址和工业文化,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2015年7月,万山区引进江西吉阳集团成立贵州铜仁吉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阳公司”),以独有的丹砂文化为核心,修缮性开发利用矿区遗址和文物,在保留历史痕迹的同时,建造我国首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怀旧小镇。

  2016年5月4日,万山汞矿变身的朱砂古镇顺利开园,当天就有超过5万游客踏进景区。时隔15年,万山汞矿再现当年的火热场景,这让吴计系十分感动,昔日破败荒废的汞矿遗址变成了热闹繁华的旅游景区,人们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2018年12月26日,随着首辆从贵阳北开往铜仁的动车缓缓驶进朱砂古镇站,铜玉高铁朱砂古镇站正式开通,朱砂古镇比原来更热闹。吴计系说,“如果不是万山的转型发展,不是高铁的开通,就没有今天的朱砂古镇。”


朱砂古镇一角。陆青剑 摄


  “朱砂古镇高铁站的开通能够极大节约游客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吉阳公司总经理陆云一语道破高铁站开通带来的机遇。


  可以看到,古老的“朱砂王国”奋力蝶变,沉寂一时的万山汞矿又一次火热起来。

  朱砂古镇高铁站开通前,从贵阳到古镇,需要先乘坐高铁到铜仁南站,再乘坐1小时左右客车才能抵达。而如今,从高铁站到景区,只需10分钟。

  高铁的开通,极大拓展了朱砂古镇旅游客源地市场,也对万山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数据显示,2020年万山区共接待游客3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7倍、9倍。截至目前,朱砂古镇已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千年丹都”奋力蝶变,沉寂一时的万山汞矿又火热起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玲 王法 张鑫 杨宇锋

  编辑 刘诗雅

  编审 杨仪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