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沿着总书记的脚步看西部丨陕西:瞰三秦,妩媚青山绿生金

  • 作者:王璐瑶 杨仪 韦一茜 杨鸿新 郭睆秋
  • 编辑:杨羽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1-03-04 12:13:46


【开栏语】


 西部大开发第21年,俯瞰西部山川河流,从云贵高原到雪域高原,从天府之国到陇上江南,从塞上戈壁到关中大地,从河西走廊到内蒙古草原,一幅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时代西部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2021全国两会前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到访西部地区的足迹:新疆、青海、广西、四川、重庆、内蒙古、甘肃、云南、陕西、宁夏、贵州这11个省、区、直辖市,观察西部各地如何坚持在“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百姓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联合石榴云、青海新闻网、广西云、川观新闻、华龙网·新重庆、内蒙古新闻网、新甘肃、云南网、西部网·陕西头条、宁夏新闻网这11家省级主流媒体共同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脚步看西部”大型联动报道,共享有价值的思考。




  【总书记的足迹】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2019年,在延安,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拉开了六次脱贫攻坚跨省区座谈会的序幕。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走进三秦的山川大地,思考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法则,谋划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前进方向。


深秋的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层林尽染。记者 艾永华 摄


【看陕西】


做生态卫士,谋绿色发展


  一座秦岭山,半部中国史。

  坚持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陕西努力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有新的作为。

  为了青山,陕西展开了一场浩大的绿色革命——退耕还林、治沙造林、封山育林。


榆林境内曾经的毛乌素沙地变为一望无际的绿洲。


  历史经过一千多年,让绿洲变成了沙漠;共产党领导群众奋斗不止,把沙漠变回了绿洲。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为了绿水,陕西打响了一场铁腕治水的硬仗。《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等法规相继施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以实施,河长湖长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改革涌动三秦。


4月26日,西安市改造一新的护城河美景如画,古城市民泛舟护城河的愿望将成现实,图为南门外西护城河全景。记者 雷伟东 摄


  举一反三、系统治理,陕西把生态安全屏障建得更加牢固。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精心编制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强化生态红线监管,深化“五乱”等突出问题整治,切实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秦岭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并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保障了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

  在保护美丽家园的同时,陕西坚持全国一盘棋,持续为国家绿色发展书写担当。


陕西省西安市南湖。


【共分享】


 携手互补文旅兴,绿水青山遍生金



  生态与旅游息息相关,生态环境质量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保障和源泉,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和支持生态环境的改善。

  一路三秦皆故事,多彩贵州多风情。


《壶口斗鼓》 苟秉宸 摄


  陕西与贵州都有着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秀丽壮美的自然景观,两地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两地互为重点客源地,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陕西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着力在旅游设施高端化、旅游服务人本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业态多元化上下功夫,全产业链重塑陕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优势。


贵州省六盘水市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图片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在贵州,绿色是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是最靓丽的招牌,为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发展,贵州正持续做强“生态大品牌”。

  为了进一步加强陕黔两省文化旅游深度交流合作、强化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陕西与贵州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深化文化旅游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务实合作,更好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助推两省文旅消费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


贵州省盘州市云上竹海。胡国书 摄


  2020年,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经验互鉴、信息互通、企业合作、营销宣传、执法协作、人才培训、文艺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助推两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携手共进合作双赢。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无论是陕西还是贵州,两地用足生态优势、拓展生态效益,跨区域合作赋能文旅产业,携手探索可持续性的全域化生态旅游发展道路。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脚步看西部11省市区西部大开发联动报道专题】


总统筹 王璐瑶

策划 杨仪 韦一茜

文字 杨鸿新

设计 郭睆秋

编辑 杨羽

编审 杨仪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