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沿着总书记的脚步看西部︱新疆:一江水,保护与治理润泽民生利在千秋

  • 作者:王璐瑶 杨仪 韦一茜 周文君 聂婧文 郭睆秋 徐微
  • 编辑:孙远铭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1-03-01 21:07:28


  【开栏语】


  西部大开发第21年,俯瞰西部山川河流,从云贵高原到雪域高原,从天府之国到陇上江南,从塞上戈壁到关中大地,从河西走廊到内蒙古草原,一幅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时代西部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2021全国两会前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到访西部地区的足迹:新疆、青海、广西、四川、重庆、内蒙古、甘肃、云南、陕西、宁夏、贵州这11个省、区、直辖市,观察西部各地如何坚持在“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百姓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联合石榴云、青海新闻网、广西云、川观新闻、华龙网·新重庆、内蒙古新闻网、新甘肃、云南网、陕西头条、宁夏新闻网这11家省级主流媒体共同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脚步看西部”大型联动报道,共享有价值的思考



  【总书记的足迹】

  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黄金玉石之邦,新疆是祖国一片神奇而辽阔的疆域。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工作强调,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特别是要全面深化改革,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大力推进就业创业、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从2000年起,随着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的持续实施,台特玛湖重现生机。 新华社发(肖玉磊 摄)


  【看新疆】

  民生“活水”滋润千家万户

  昆仑山深处,高峡出平湖。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洲经济”使新疆清醒地认识到,水是西部大开发中的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在新疆,珍惜善用水资源、保护建设好生态,堪称绿洲文明长盛不衰的密码,折射着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位于叶尔羌河沿岸的泽普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石榴云/新疆日报


  2014年,叶尔羌河流域开始进行综合治理,2017年底全面建成。这项工程治理河长500公里,共建防洪工程77处,一举解决了叶河千年水患,数百万群众从此告别了世代防洪的生活。

  2016年起,新疆开始向塔里木河全流域重点胡杨林区进行生态输水,植被在更大范围内恢复。


新疆绝大多数胡杨在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流域。石榴云/新疆日报


  2020年5月,国家重大水利项目——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主体工程完工,将发挥防洪、灌溉、生态保护等功能。

  厚民生才能安民心。近年来,新疆本级财政支出和援疆资金的70%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持续推进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居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将民生工程真正建设成了民心工程。


新疆绝大多数胡杨在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流域。石榴云/新疆日报


  【共分享】

  新疆“叶尔羌”与贵州“乌江”做好水文章

  “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要求。河流综合治理,让新疆人与贵州人的两条“母亲河”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不仅是新疆厚民生安民心的重要举措,也是贵州让人民在良好环境和优美生态中生活的兜底保障。



  “叶尔羌”是维吾尔语,意为“土地宽广的地方”。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下游和塔里木河相连,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属季节河,是新疆最大、全国第四大灌区,也是新疆洪灾最多的河流。每年汛期,流域内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要参与防洪,物资投入巨大,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地处兵团第三师境内的叶尔羌河下游两岸生机盎然。 王志清 摄


  为减轻南疆农民劳务负担,新疆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玉龙喀什、大石峡、莫莫克等21座大中型水库加快建设,建成阿尔塔什、卡拉贝利、吉音、苏巴什等18座大中型水库,特别是叶尔羌河、车尔臣河等重点河流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从根本解决了叶尔羌河千年水患,给流域240多万人民带来福祉,持续向塔河下游生态输水和全流域胡杨林区生态补水,台特玛湖300平方公里湖面重现碧波。

  观照贵州,由于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乌江曾一度拉响生态“警报”,部分流域治污形势严峻,曾被定为贵州八大水系水质达标率最低的河流,被当地一些群众称为“污江”。


伊宁县英塔木乡天鹅泉,天鹅在湖面上悠闲地游弋。 王向阳 摄


  近年来,贵州加强水生态修复,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实施“双十工程”,大力推进乌江、赤水河等流域治理,率先全流域取缔网箱养殖,完成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禁捕,地表水水质总体优良。


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的乌江源百里画廊。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摄


  2018年,贵州全面取缔网箱养鱼,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等措施,推进乌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如今,乌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早已是根植在两省人民心底的共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总统筹 王璐瑶
策划 杨仪 韦一茜
文字 周文君

设计 聂婧文 郭睆秋 徐微

编辑 孙远铭

编审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