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两会现场 | 付野秋委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挖掘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1月26日,在参加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三联组讨论时,省政协委员、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付野秋谈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如是说。


付野秋委员.jpg


  而在她看来,要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要清醒认识到我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城镇化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2019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余个百分点。只有贵阳、遵义和安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不协调,小城镇发展缓慢。


  二是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中心城市带动功能不强。贵阳作为贵州唯一的大城市,经济实力较弱,人均GDP在西部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要素聚集功能较弱,尚未发挥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城市之间联系较为松散,同质化竞争激烈,分工协作格局尚未形成。


  三是产业支撑弱,吸纳就业能力不足。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约占50%,二三产业发展薄弱,现代服务业尚未形成,传统行业吸纳就业十分有限。


  四是城镇发展特色不鲜明,同质化现象严重。小城镇建设定位不准,产业化水平低,城市风貌同质化严重,“房地产化”“产业园化”“产业空心化同质化”等问题突出。


  五是几个现象不容忽视。“被城镇化”现象,农民因土地、户籍和易地搬迁等因素被城镇化,但政策衔接尚未完成,未能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在城乡间“钟摆式”流动。“城中村”和“空心村”现象,农民普遍收入较低,在城市或城郊形成“城中村”;而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房屋闲置,耕地撂荒,形成“空心村”。区县工业园区“僵尸企业”现象,园区内一些企业注册仅为套取补贴、圈占土地,没有开展任何实质性生产,还有一些企业长期亏损,靠政府和银行“输血”维持生存,占用了大量的行政、土地和资金资源。


  为此付野秋委员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优化城乡结构,形成合理城镇空间布局。遵循以线连点、以点带面的布局理念,做强核心城市,重点推进黔中城市群建设,推动产业和人口集聚,形成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突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扩大城镇化发展范围,形成层次分明、体系合理的新型城镇体系。


  (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非户籍人口落户。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在黔中城市群、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和遵义都市圈开展农业转移人口户籍同城化互认工作。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住房、就业等综合配套体制改革力度,完善农业转移人口或新入住城镇人口获得完整市民化权利机制,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三是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资金流动机制,采取资金随人走模式,减轻流入地公共服务资金压力。四是加快农村各类资产权属明晰和确认,让转移人口无后顾之忧。


  (三)坚持产城融合,促进人口和产业城镇化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布局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扩大城镇规模,促进人口聚集。特色产业选择要与城镇功能定位相衔接,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不搞“产”“城”两张皮开发模式。坚守生态底线,遵循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原则,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提升。


  (四)协同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缩小城乡差别、消除二元结构的过程,绝对不是“去农村化”。城镇化要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依靠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驱动,构建县城、重点镇、特色乡镇和农村社区分工合理、功能互补、互促互进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范力 林民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王璐瑶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