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阳第4!中国34城环境待遇榜出炉

  近日,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搜集2019年空气质量达标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数据,评估34城的环境状况。其中,贵阳位列第4位


20201205124046_11764.jpg


  据评估结果显示,一些城市能兼顾环境和经济的发展,而一些城市尚未实现环境质量与GDP脱钩。


  需要解释的是,衡量一地的环境质量,空气质量、水质、土质必不可少,但考虑到数据的可得和准确,研究中心选择了数据最为齐全的三项指标。综合34座城市的环境质量排名和GDP排名,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发现,34座城市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城市已实现了环境和GDP的良性循环,表现为GDP、环境质量排名都靠前,这类城市包括深圳、重庆、上海、广州等。


  深圳所在的珠三角地区,其空气质量在全国三大城市群中率先连续三年稳定达标,2018年退出蓝天保卫战三年重防区。


  水污染治理也跟上脚步。深圳曾是重点城市中黑臭水体最多的城市,过去四年投资上千亿治理,如今已全面消除黑臭水体,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


  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认为,这些城市的经验破除了"大城市污染更严重"的偏见。合理的产业规划、科学的环境管理、不断的技术革新之下,雄厚的经济实力能成为改善环境的坚实后盾。


  对比之下,北京、武汉、天津等城市,还未跨过拐点。这些城市都是"万亿GDP俱乐部"成员,也是空气质量不达标地区。


  而厦门、昆明、贵阳、南昌等城市,拥有优质的生态环境,但GDP排名较低。在维护优质环境的同时,这些城市应当挖掘生态环境优势对经济的正向作用,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绿色农业、数字经济等绿色产业。


  第四类城市既没有环境优势,也没有GDP优势,还处在以环境换GDP的阶段,典型代表有石家庄、太原等,西安、济南也接近这一类型。一方面,在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中,这些城市应当向绿色产业、公共供给品倾斜;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基础设施、污染企业、生活方式等进行绿色化改造。


  来源 南方周末

  编辑 向莹

  编审 杨仪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