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盘州市贾西村:一颗颗刺梨聚起的“财气”与“人气”



  初冬,走进群山环抱中的贵州六盘水盘州市贾西村,入目依然满是绿意。从山顶举目远眺,蓝天白云下,万亩刺梨在风中摇曳。


  “我们村有3万余亩的刺梨基地覆盖了8个村近万人,已陆续进入盛挂期,今年产量达2500余吨,产值逾1000万元。”贾西村党支部书记龙涛说。


刺梨基地


  对贾西村而言,刺梨不单单是致富的产业,也让昔日石山变“绿山”、绿山变“金山”。


  变化,要从返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聂德友说起。2013年,聂德友从“煤老板”转型为“农老板”,成立了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一步,就是通过“三变”改革,将原本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刺梨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刺梨基地


  几年的发展,凭借着盘州得天独厚的“绿色”底蕴,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深耕精深加工,刺梨俨然已被打造成新一代网红农产品。


  “我家靠刺梨采收每年都有几万元存款,今年也不例外。”贾西村村民任广卫兴奋地向记者算起增收账,“采摘刺梨的时候,我们在基地采摘按3毛一斤鲜果收购,每天收入160元左右,合作社收购的刺梨,企业以2元每斤保底收购,合作社把利润给大家分红。”


  依靠刺梨,和任广卫一样,不少村民都致富脱贫,家里纷纷盖起了小楼房。


刺梨采收


  刺梨取代贫穷,成为贾西村新的代名词。龙涛给出这样一组数据:万亩刺梨基地创造就业岗位400余个,月发放工资46余万元,人均年增收3940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6940元增长到2019年的11771元。


  在刺梨产业聚“财气”的过程中,贾西村的合作经营新模式功不可没。通过“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的合作模式,农户用土地入股有保底收益、就近务工有稳定收入,合作社负责组织产业的种植和管护,与市宏财聚农有限公司强强联手,组建加工厂,把刺梨经研发、加工、包装成商品,推向市场,打造刺梨“产、加、研、销”全产业链条,让多方受益。


  同时,为壮大产业发展——以贾西村为核心,联合5个村组建盘关镇“1+5”刺梨园联村党委;以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总社,联合周边7个村级合作社组建“1+7”联村合作社;引入盘州市宏财聚农有限公司合股,注资4000万元参与投资托底。


九峰莲池景区


  依托天富刺梨产业园,贾西村还充分开发利用刺梨旅游观光价值,通过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打造了九峰莲池景区,有效推动农业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今年国庆节期间,我们村共接待来自重庆、云南、周边乡镇的游客近万人,平时周末也有很多周边乡镇的前来游玩,还会有一些旅行团来。”说起乡村旅游,龙涛有些骄傲。


刺梨装车


  被吸引的除了游客,还有在外打工的乡亲。


  31岁的王磊是贾西村邻村人,原在浙江电子厂上班,每月收入5000多元,看着贾西村红红火火的发展,和越来越多来游玩赏景的人,不想一辈子打工的他暗下决心,回乡创业,“我是今年7月回乡的,利用姐姐一家外出务工在贾西闲置的房子,开起一家农家乐,做家常菜,火锅,还有9间客房提供住宿,生意很好,收入多的时候月入1万多元。”


刺梨鲜果


  曾经荒芜的石山,已是满眼的绿。这绿色,见证了贾西村人的勤劳,也孕育着大山里的希望。


  据统计,2016年以来,盘州市新增刺梨37.27万亩,累计种植达58.8万亩,打造了21个集中连片示范基地。刺梨种植户每年亩均增收2210元,带动了3万贫困户7万人口脱贫增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景诗瑶

编辑 杨羽

编审 周文君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