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渔民新生活】③思南:乘风破浪已行远 安家置业有余闲

  位于铜仁市西部的思南县,地处乌江流域中心地带,素有“乌江明珠”之称,是名副其实的江城。生活在江边的思南人很早就有捕鱼传统,二十一世纪初,更有不少渔民离乡出海,结伴到沿海一带城市捕捞为生。今年上半年,思南县121名在册渔民从乌江退捕,陆续转产。

  “撒网子”到“建房子” 做了甩手掌柜

  9月的思南县,连下了几天雨,退捕渔民陈松山安坐家中,等待天晴上工。

  和从前不同,陈松山避雨总在船上,现如今退捕上岸,他当起了“包工头”,下雨时安闲家里,思虑着项目的工期。

  陈松山是枫芸乡齐心村人,家里三代人都以捕鱼为业。十五岁开始捕鱼的他很清楚鲤鱼在哪捕、哪片水域易捕鱼。凭着自己的捕鱼天赋,他的口袋总有盈余。


1.jpg

陈松山在家中


  1999年,他和同村人前往珠海闯荡,出海打鱼整整十年,在高风险中争取高回报。“打鱼就是撒网,在海上一次性拉起一排网具,风暴一来,成本都入了海里。”

  海上生活早出晚归,每天等着天气预报的预警,计算着停航和复航时间。2009年,看到家乡的渔业市场苏醒,他回到思南,重新在家门口捕鱼。

  “小时候,一斤鱼几毛钱;到我回来那年,价格普遍涨到了30元左右。”陈松山一边享受着市场的红利,也满足于捕鱼生活的洒脱自由。但同时,他也发现了江里的鱼不如从前,捕鱼不是长久之计。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的消息发布,陈松山拿着退捕的7万多元补贴和储蓄金找到哥哥,合计着工程投资。一转眼,他就摇身一变,成了“建房子”的人。

  “承包工程和捕鱼不一样,投资大回报大,也不用风里来雨里去。”陈松山说,长江退捕是好事,水里的资源越来越少,一直捕下去也不是办法。

  “现在不捕鱼,以后大家才有鱼吃,下一代才有鱼捕。”陈松山谈起长江的休养生息,这样说。

  他说,等十年禁渔期满,他还想捕鱼。

  如今的他住在县城的小区高楼里,预计年底将得到至少一倍的投资回报。


 告别渔船开游艇  渔民吃上“旅游饭”

  在距离思南县城南部18公里乌江河段上,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色秀丽。清绿幽寂的湖水,围在层峦叠嶂的山峰间,白鹭飞过,泛起阵阵涟漪。


  下午两点,塘头镇芦山村的退捕渔民刘刚走出家门百余步,来到景区入口的泊船处,准备待客开船。


2.jpg

刘刚驾驶游艇,带游客游湖


  一艘艘白色游艇排列岸边,其中一艘就是刘刚的家当。2017年的时候,刘刚在捕鱼之余,就购入了这艘游艇,如今退捕转业,他干起了专职“船长”。

  当天,一对新人刚好在湿地公园拍婚纱照,看见“船长”一来,立马就决定坐上游艇绕一圈。在白鹭湖景区,乘坐游艇均价在240元到360元之间,刘刚带游客游湖一小时,360元就挣到了。

  “节假日人多,如果天气好,一天可以出船七八趟。”刘刚说着,兴致勃勃。

  捕鱼和游湖都是船上生意,刘刚熟悉这片水,即使退捕也不觉得难以适应。

  他表示,退捕之后也想过外出务工,但家中尚有七旬老母和两个孩子,留下来也便于照顾家人,于是选择在景区驾驶游艇。

  湖面上,刘刚驾着游艇向左一转,把水波划出了一个美丽的弧度,他迎着岸边驶来,露出微微笑容。


3.jpg

当起了专职“船长”的刘刚


  链接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浩浩江水哺育着数百种鱼类。然而,多年来的高强度开发、粗放式利用让长江不堪重负,流域生态功能退化,珍稀特有鱼类大幅衰减,经济鱼类资源濒临枯竭。


  为了保护长江渔业资源,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自2019年以来,贵州先后启动了境内长江流域保护区、保护区外的退捕禁捕工作。截至2020年8月,天然水域范围内所有渔船全面实现退捕,两千余名渔民纷纷转产上岸。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苏颉

  编辑 韦一茜

  编审 杨仪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