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眼聚焦】32.5万吨!遵义市红粱产业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金秋时节,黔北大地仿佛换了“新装”,处处是金灿灿、红艳艳的一片,黔北粮仓又迎来了丰收年。


W020200921396780940301.jpg


  连日来,仁怀市、播州区、桐梓县等多地红缨子高粱陆续成熟收割,丰收的喜悦与“涨红了脸”的高粱构成一幅喜庆的秋景图。


  在仁怀市茅坝镇有机高粱种植基地里,一串串高粱颗粒饱满、均匀,在微风中弯腰点头,茅坝镇杨柳村村民潘亨忙着对种在公路边的高粱进行管护,避免来往车辆、行人损毁高粱穗。今年得益于适宜的气候,她家又迎来一个高粱丰收年。


  “每亩地能产700斤,有10亩地,大概能收7000斤高粱,能卖3万多元钱。”潘亨一边采收高粱一边向记者算起了丰收账。


W020200921396781082727.jpg


  这些天,家住播州区茅栗镇银都村的袁世美正在抢抓难得的好天气晾晒高粱,晒干后,将每公斤9.2元的订单价格卖给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五年前,袁世美还是村里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引导下,她种植高粱已是第五个年头了,由于是订单种植,每年都在扩大种植规模,今年,袁世美种植高粱22亩,预计收入8万多元。


  遵义市种植红粱历史悠久,经过多年培育,目前红粱已成为遵义市农业八大主导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遵义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W020200921396781212446.jpg


  为满足以贵州茅台为引领的遵义白酒产业对优质红粱的需求,遵义市按照《遵义市红粱产业发展规划》,着力重点打造中西部赤水河谷茅台酒用有机高粱核心产区和东北部区域茅台系列酒用红粱重点产区,大力推进高标准红粱基地建设,筑牢遵义酱香白酒“第一车间”。


  今年,遵义市红高粱种植面积达132.2万亩,居全省第一。有30万亩以上的红粱种植大县1个,20万亩至30万亩的红高粱种植县1个,10万亩至20万亩的红高粱种植县2个,形成万亩以上规模化红高粱种植乡镇30余个;引进培育红粱原料收储公司20余家,红粱专业合作社500余个,“白酒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白酒企业+公司+经纪人+农户”等订单种植经营模式在黔北大地遍地开花。


  红粱造就了茅台酒等酱香白酒的高品质。目前,遵义市辖区内规模较大的白酒企业都建立有原料基地,实行合同种植,保护价收购。以茅台订单收购价为风向标,遵义红粱收购价一路高歌,有机红粱收购价格从2010年的4元/公斤提高到2019年9.2元/公斤,收购价格翻番,较外地杂交高粱贵2至3倍,成为名副其实的全世界“身价最高的高粱”。


  立足红粱产业现有发展基础和酿造酱香白酒工业需求,围绕做大做强遵义红粱产业发展,遵义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红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1234”目标任务,通过“三步走”战略,加快推动遵义红粱(遵义酱香白酒酒用糯高粱)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加快实现遵义红粱产业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全生态链发展。


W020200921396781689815.jpg


  所谓“1234”目标任务,即围绕一品牌(遵义红粱知名品牌)、两产区(有机遵义红粱核心产区和绿色遵义红粱重点产区)、三体系(遵义红粱标准体系、供销体系、追溯体系)、四平台(遵义红粱集团、遵义红粱原料集散中心、遵义红粱研究平台、遵义市红粱产业协会),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遵义红粱产业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区。


  “三步走”战略,即到2020年,全市遵义红粱种植面积130万亩,总产量达32.5万吨,实现产值27亿元以上,有机、绿色认证率达60%以上,完成20万亩遵义红粱标准化基地建设;到2021年,全市遵义红粱种植面积达160万亩,总产量达40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以上,GAP(良好农业规范)、有机、绿色认证率达80%以上,完成30万亩遵义红粱标准化基地建设;到2022年,全市遵义红粱种植面积达200万亩,总产量达50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以上,GAP、有机、绿色认证率达100%,完成50万亩遵义红粱标准化基地建设。


  围绕“1234”目标任务,通过“三步走”战略,遵义市成立了红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市级工作专班并实行专班专抓,从收储供应、基地布局、组织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发力,着力延链、强链、补链,加快推进红粱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建成世界酱香白酒酒用优质原料供应基地,助推遵义酱香白酒产业做大做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蒋洪飞

编辑 刘诗雅

编审 杨仪 王琳